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美国支持印度对华战争 > 第130章(第1页)

第130章(第1页)

十月三十一日政府宣布由尼赫鲁接管国防部,但梅农仍作为国防生产部部长(一个新职位)留在内阁。事实上几年前就曾酝酿过这项变动,当时梅农把它说作&ldo;那些既得利益的代表反对他&rdo;的阴谋诡计;然而在一九六二午十月的政局背景下,这就成为尼赫鲁政治作风的典型行动。尼赫鲁在必须罢免梅农的国防部长这个原则问题上作了让步,然而他仍把梅农留在内阁,以图愚弄梅农的‐‐也是尼赫鲁的‐‐批评者。因此,尼赫鲁就失去了政治上的喘息时间,而当时他如果完全同意解除梅农职务的要求,就本来可以取得这种喘息时间的。人们怀疑尼赫鲁的让步只不过等于把梅农的官衔改换一下而已‐‐第二天有人引证梅农说过的话:&ldo;什么都没有变动&rdo;;这种怀疑从而得到证实。政治记者们报道说,事实上国防部的工作程序也没有任何改变。为了消除这种疑虑,政府就发布一项正式通知,说明国防部的大部分工作都由尼赫鲁本人负责,而梅农差不多只管一些军械方面的事务。但既然宣布梅农还将负责&ldo;总理可能随时委派他的任何其他事务&rdo;,因此,人们就怀疑实际上还是梅农在管国防部。十一月七日,尼赫鲁面对国大党议会党团,抛出了最后一张牌来保梅农。他表示,对梅农的指责其实应该是对整个政府的指责;如果一定要什么人辞职的话,也许只好由他自己提出辞呈。一名国大党重要成员反驳他说:(尽管原话传闻不一,但大意还是一致的)&ldo;好嘛,您如果继续追随梅农的政策,我们恐怕也只好不要您了。&rdo;于是,第二天政府就宣布梅农辞去内阁的职务。尼赫鲁遭到国大党的公开反抗,这还是第一次。他拿辞职相要挟,看起来象是最后的威慑手段,拆穿了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尼赫鲁为了保全自己,就必须以梅农的下台作为牺牲品。

钻营国防部长位置的大有人在,特别是奥里萨邦(orissa)的首席部长比&iddot;齐&iddot;帕特奈克(bjpatnaik)。这个人进入国内政治舞台是为了出人头地。对他来说,如果把国防部长位置搞到手,就可以飞黄腾达。然而尼赫鲁虽然对帕特奈克有好感,却还不想让他进入内阁,而是分配他去完成一项秘密使命‐‐后来弄清楚,这项使命就是网罗一批西藏的‐‐尤其是康巴族的‐‐难民,组织游击队。这个计划的意图是:派遣这批在印度训练和武装的非正规部队越过边境去骚扰中国的交通线。在台拉登(dehra

dun)附近开办了一个游击训练学校,但不知道它的毕业生是否曾同中国人交过手。一九六二年后,似乎发生过越境进入西藏,进行袭击的事件。一名同西藏方面有密切联系的作家乔治&iddot;帕特森声称他曾参加过这类袭击。

尼赫鲁选择了马哈拉施特拉邦(aharashtra)的首席部长耶&iddot;巴&iddot;恰范(yb插van)接替梅农。恰范非常勉强地接受了这项任命,边境战争结束的那天他才抵达首都。

印度在边境战争中的失败,使新德里的政治力量的对比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梅农被撵下台,以及他被撵下台的方式,就是这种变化的第一个表现。在这以前,尼赫鲁在道义上的权威几乎是绝对的,这时候很快地跌落。国大党议会党团开始显露头角;在其背后,各邦的首席部长在中央的政治斗争中第一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印度以外的整个世界,至少在印度看来,也正起着显著的变化。在西方,中国的进攻被认为是对亚洲主要的民主堡垒的打击‐‐正如英国《每日电讯报》提到的,这是&ldo;亚洲大陆上共产党巨人同非共产党巨人争夺亚洲人心的第一个回合。&rdo;也有人呼吁联合国象在朝鲜那样的进行干涉。英国《经济学家》(the

enoist)杂志说,&ldo;必须抵制那种对于印度目前所处的困境幸灾乐祸的念头。&rdo;伦敦《泰晤士报》表示无可奈何,不加评论地在社论中刊登了尼赫鲁自我解嘲的话:&ldo;我们同现代世界的现实脱离了接触,而生活在一种自己创造的、虚假的气氛中。&rdo;然而以英美两国政府为首的西方世界总的反映,是向印度表达迅速和毫不犹豫的同情和支持。肯尼迪总统写信给尼赫鲁说:&ldo;在这种局面下,我们完全同情你。你在同中国人打交道中已经表现出高度的克制和耐心。凡是伟大的宗教领袖们所极力提倡的,你都已身体力行,而他们的信徒中能够做到这样的却是寥寥无几。&rdo;肯尼迪在颂扬了印度政策的高尚精神之后,紧接着就建议向印度提供物质援助。感恩不尽的印度舆论在感情上摆向美国一边,这当然使美国驻印度大使约&iddot;肯&iddot;加尔布雷思教授感到非常满意,而他本人也不遗余力地鼓励这种倾向。于是他就发表声明。说美国政府承认麦克马洪线是一条&ldo;为现代惯例所承认的&rdo;国际边界线。在这以前,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力求含糊,不愿明确表态的;甚至到了这个时候,加尔布雷思教授还不得不首先克服美国国务院的顾虑,然后国务院才授权他表态赞同麦克马洪线。他一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就立即发表声明,唯恐华盛顿在福摩萨的压力下改变主意。他的声明发表后,国民党政府果真提出了&ldo;疯狂的抗议&rdo;。英国政府也同美国一样迅速地、毫无保留地表示同情印度、谴责中国并建议提供援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