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了王一恩的治水方案之后,李自成便对王一恩说道,“你和工部,户部的人商量一下,确定一个费用出来。”然后第二天户部就给李自成报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数字:“四百万两白银?!”李自成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他说道,“四百万两白银可不是小数目,前明每年的辽饷也就差不多四百万两,你确定没搞错?”杨玉林说道,“禀陛下,这其实只是初定的费用,够不够还很难说。”李自成便说道,“那你说说,这么大一笔款子怎么安排?”杨玉林说道,“按照王一恩的方案,重新开挖新河道就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还有筑堤修坝,以及最重要的灾民安置。”顿了顿,杨玉林说道,“此次大水黄淮地区灾民遍地,许多人失去了土地,沦为流民,每天的赈济就是一笔巨大的费用,而为了恢复生产,朝廷又得购置大量种子,农具,耕牛,除此之外,将来的安置也需要一大笔银子。”李自成皱了皱眉头,杨玉林倒是提醒了他,这场大水之后黄淮地区肯定会多出一大堆流民,李自成自认做不到像曾剃头那样绝情,用杀人解决问题,所以肯定要安置这些流民,鉴于黄淮地区要大修水利,涸出新的土地还需要时间,那么只能将这些人移民出去,到时花费确实不会少。但是,李自成看向杨玉林,心道你这个户部尚书自上台以来只会哭穷,捞钱的本事也太差了吧…于是李自成又说道,“所以户部真的拿不出钱来?”杨玉林说道,“是的,户部真的拿不出四百万两白银,秋收所得钱粮尚未押解进京,而户部钱粮几尽,想要凑齐四百万两得从海关还有皇商那里拿钱才行。”李自成想了一阵,北边两大皇商的钱不能动,两大皇商的钱是留给军队做福利的,要是影响给将士们发分红的话怕是有大事,而海关那边的钱已经预支得七七八八,想要来钱的话只剩下一个皇家银行……想到这李自成说道,“钱的事情,这样,户部以朝廷的名义委托皇家银行去借款,以朝廷的海关收入做担保去向百姓士绅借钱。”杨玉林愣了一下,自古以来朝廷向民间借贷也不是没有过,不过很多时候都会演变成为地方官吏牟利的手段,一些没节操的官员甚至会强行摊派。于是杨玉林说道,“陛下,这,会不会有问题?”李自成说道,“有什么问题?海关建立以后,收入就摆在那里,你们户部不也没少从海关要银子,大家伙都知道海关收入很高,用海关做担保,多少钱都能借到。”杨玉林仍然不放心地说道,“可是自古以来借款都会演变成为一场掠夺…”“所以官府不能出面,你懂了吗?”李自成说道,“朝廷只授权皇家银行发行国债,筹钱的过程由皇家银行去办,明白了吗?”本来李自成还想过一些更骚的筹钱的方式,不过害怕被降维打击,于是最终还是用最基础的国债发行来筹款。杨玉林愣了一下,这种操作他还真没见过,李自成无奈,心想杨玉林这种传统读书人真不适合当户部尚书,迟早得换一个稍微懂些金融的人上去当户部尚书才行。于是李自成直接拍板定案,说道,“就这样,放心,大顺的商人士绅有的是钱,他们肯定会购买国债的。”很快,在李自成的指示之下,大顺第一次国债,名为大顺治河债券的国债债券正式发行:大顺皇家银行在报纸上刊登消息,宣布大顺皇家银行得到大顺户部,秘书处和皇帝的联合授权,发行大顺国债:大顺国债以不记名票据的形式出售,所有大顺士绅百姓均可购买,到期之后可以到皇家银行的各个店铺出售,皇家银行回收的时候以本金+利息的方式支付相应的款项。当然,债券也可以提前向皇家银行兑换,皇家银行按照实际情况支付相应的本金和利息,债券也可以在民间进行流通。大顺发行国债的消息传播出去之后,秉承着亮态度的想法,作为公认的“大顺第一首富”,郑家一口气就认领了四十万两白银的国债:这个数字是李自成给郑家的最高认购数额,要是李自成没定这个数额,郑芝龙可以轻松接下百万两白银的国债。别人不清楚,郑芝龙可是对大顺海关的收入有多高门清的很……郑芝龙带头,东南商人自然就大举跟进,接着晋商西商也不甘示弱加入了认购国债的行列。很快,四百万两国债就被商人们抢购一空。甚至很多商人士绅联名请愿大顺朝廷增发国债:这些人也反应过来,这年头银子放在哪里最安全?答案当然是国库!购买国债等于把银子存进了大顺国库,还能获取利息收入,而且大顺朝廷看起来还能续很久,不用担心朝廷垮台钱打了水漂。最重要的是,大顺朝廷看起来还是挺有钱的,这几年四处花钱:用后世金融市场的话来讲就是一个敢花钱的企业才是不会欠钱的企业。(当然实际上不一定就是了…)看着皇家银行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轻松筹集了这四百万两白银的治河专款,李自成不禁感慨,大顺的商人们果真是有钱,而且更有钱的士绅还没出手呢!李自成可以肯定,在这个时代,那些士绅肯定比商人更有钱,可惜,无论是商人还是士绅,他们的白银大多数最终不是流入田地,就是干脆存在地窖里,并没有转换为工商业。毕竟土地是这个时代最保值的东西。而李自成也不敢贸然设立法律鼓励工商业:在夺取足够大的市场之前,鼓励工商业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毕竟爱尔兰破产农民无法游到伦敦找英国老爷们算账,欧洲大陆的骑士们则会在农民闹事的第一时间替老爷们干掉刁民,而在大顺……李自成可没忘记自己是怎么起家的,华夏大地的农民起义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喜欢明末永昌()明末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