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人人都能梦的解析免费 > 第49章(第1页)

第49章(第1页)

以上话题必将引起读者的质疑,而且不排除会引起读者之间的争议。假如真的会出现这种争议,请宽容地看待这种争议的存在。因为这个问题在欧美学术界,目前也是处于打来打去的这么个局面‐‐那些泰斗半神都在争,那我们这些外行能掺和一把,争论下、起个哄,也算赶上时髦、跟上形势了。说到这儿再多说一句吧,之所以把这种带有争议的观点放进来,绝不是我成心挑事儿。&ldo;梦到底怎么解析,是不是该这么解析&rdo;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但我们要清楚一点,没有这些争议,也就没有今天我们对于心理学及潜意识的认识,所以,我前面说了:请宽容地看待争议。

让他们争去吧,咱们再来说说梦里的那点儿事儿。

有的时候当我们分析完一个梦后,发现在梦愿望中有性倒错问题。难道说,那种梦原始欲望中带有性别颠倒的愿望,就代表着我们有变性倾向吗?

直接给出答案的话,那就是:有一定的这种倾向,但要说明,这种倾向主要是源于性好奇。

这种性好奇源于童年。

我们每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几乎都有过对异性好奇的阶段(不是青春期那种懵懂的性渴望),这种性好奇纯粹是因好奇而起:为什么他(她)和我不一样呢?这种好奇虽然有时候能得到满足,但也仅仅是看见、知道而已,并不能理解其原因。这种原始的性好奇心理对我们的影响极为深远,甚至会一直延续到我们成年之后。也许有读者会质疑这点,在这里我不想搬出心理学那整套东西来说事儿,还是举例吧。

就拿我小时候来说,虽然曾看到过赤裸的异性(跟我同年龄的女孩),但是我除了惊奇之外还不能理解:&ldo;她们怎么少了个&lso;零件&rso;呢?多不方便啊?&rdo;后来我还曾模仿女孩那样的姿势小便(我问了几个比较熟的朋友,他们小时候都有过这种行为,男女都有),这种最初的模仿其实就是一种&ldo;性别转换&rdo;的尝试。而当我们成年后就会完全明白性别问题,但不代表着这种&ldo;变性尝试&rdo;就从我们脑海中被剔除了,正相反,还扩大了‐‐从最初的因不能理解含义而做出的行为模仿,到深刻了解后,期待一种完全模仿。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我们每个人都有变性的倾向。

八成有人会问:您都说得这么斩钉截铁了,这还不算变性倾向呢?

没错,这不是变性倾向。

想想看,很多时候我们都曾抱怨过一些性别所带来的麻烦。男人会认为女人求人办事儿会容易得多(尤其漂亮女人,那成功率是相当的高),受到的关注、关照比男人更多;而女人认为掌握这个世界的是男人,什么升职啊,不用生孩子啊,没经期啊,多慡啊。假如你关注下周围的人就会发现,这种抱怨几乎每天都会听到:

&ldo;我要是个男的就怎么怎么样!&rdo;

&ldo;还是女人好办事啊!&rdo;

&ldo;我们同时入职,就是因为我生孩子耽误升职了!&rdo;

&ldo;女人只要长得好,不用奋斗都能有房有车,男的就不成,那叫吃软饭!&rdo;

看懂了吧?其实这种&ldo;变性愿望&rdo;的原始并非性,而是其他因素。

我知道,在《梦的解析》中对于梦中的&ldo;性倒错&rdo;问题不是这么解释的,弗洛伊德的解释更偏向于&ldo;性驱力&rdo;这一说法,并且强调童年对我们的记忆及印象造成了这些影响,并且认为那是这类梦的唯一驱力而成为梦的原始欲望。不过根据目前欧美已知的事例及分析,有个比较客观的观点:不能否认随着我们的成长,在成年后所接受的社会压力扩大了这个问题,同时极可能是由于生活压力所引发的那种&ldo;变性欲望&rdo;出现在梦中,并呈现出&ldo;性倒错&rdo;。所以,回顾下本书前面所提到的&ldo;……梦的原始欲望的产生是有本我、自我、超我主导的,但同时这三个&lso;我&rso;也在互相影响着……&rdo;所以这种&ldo;性倒错&rdo;的梦,我并不认为&ldo;性驱力&rdo;是唯一驱力,应该还有更加&ldo;本我&rdo;的情绪在其中。也就是说,异性性取向人群的大部分这类&ldo;性倒错&rdo;梦,是由生活压力而触发,且借助&ldo;原始性好奇&rdo;(来自童年的)的渠道,而实际核心愿望应该是&ldo;跨性别的特权&rdo;。想变成男的就变男的,想变成女的就变女的,的确太方便了(想想都是)。所以这种&ldo;变性愿望&rdo;大多数并不带有&ldo;同性恋&rdo;倾向(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同性性行为倾向了),而且严格地说,应该是与前面提到过的&ldo;集体意识性质的同性恋&rdo;相对立的。当然了,假如你是同性恋或者双性恋,那么则不适于上面所说的这些。

3不能不说的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这个名字来源于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主角。他是底比斯国王莱乌斯与王后约卡斯塔所生的儿子。由于在他出生前,神谕就已预言他长大后会杀死他的父亲,所以他一生下来就被弃于荒野。不过邻国国王路过荒野发现并且收养了他,后来俄狄浦斯成了该国的王子。他由于出身不明,故去求神为他指明,而神谕显示出他命中注定会杀父娶母,并为此警告他要远离家乡。俄狄浦斯听了之后决定离开国度(其实是养父的国家)。但在离开家乡的路上,他碰到了亲生父亲莱乌斯王(当然不认识),由于一些无聊的争执他将自己的父王打死了。当他流浪到底比斯后,解答出了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狮身人面怪,自己的问题被解答后自杀了……我不理解这是什么心态,可能斯芬克斯心理有问题),而被感激的底比斯国民拥戴为王,而同时娶了约卡斯塔为妻。在位期间国泰民安,并与自己所不认识的生母生下了两男两女。多年后底比斯发生了一场大瘟疫,国民去求神谕时所得的回答是:只要能将谋杀先王莱乌斯的凶手逐出国度就可停止这场浩劫(这个神管得比较多),但凶手在何处呢?怎么找到那个罪犯呢?悲剧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展开,终于引出最后的残酷真相‐‐俄狄浦斯王就是杀死莱乌斯的凶手,而且更糟的是他竟是死者与其妻所生的儿子。根本不知情的俄狄浦斯感到无比的震撼并且为此痛苦不已,故事最终是个悲惨的结局‐‐俄狄浦斯自毁双目远离了家园,流浪于荒野,而这一切完全符合神的预言。

而弗洛伊德引用了这个悲剧的名字,以此来命名儿童性心理中的&ldo;恋母情结&rdo;。这个引号不是我的手误,而是的确该加引号。儿童性心理学所中说的&ldo;恋母情结&rdo;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很多对此一知半解的人错误并且泛滥性地借用这个名词,已经给很多人留下了无聊的错误印象,所以我对此会花上一点儿篇幅说明一下&ldo;恋母情结&rdo;的问题(本来不打算说的)。

在本书第零章的时候,我就提过一个观点:孩子的愿望是很难满足的,因为孩子是贪婪的,他们还没学会克制,还未理解什么是适度。所以对于&ldo;母亲&rdo;,孩子们的概念则直接得多:代表食物,代表安全,代表温暖,代表呵护,代表关注,代表宠爱,等等。而且这也是对孩子来说最亲近的异性(在这点上,原始的性概念才发挥了其作用)。而孩子眼中的父亲则是一种制度与秩序(限制及规范),并且父亲还可以同母亲很亲密。所以出于独占的本我心理,才产生了妒忌(并不清晰,很混乱很迷茫的那种),也所以才会在孩子的梦中出现了俄狄浦斯情结‐‐&ldo;恋母情结&rdo;。在《梦的解析》原著中已经很清晰、很明了地说明了这点,但正因为如此,被很多仅仅看了一点儿就四处得瑟的人歪曲了其真实含义,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儿童性心理中的&ldo;恋母情结&rdo;有着很大的曲解及误解。在此,我要强调、重申弗大爷的观点:请看完并看懂后,再来做评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