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浅雪立时露出好奇之色,连林奚都停止了研墨,抬头看了过来,问道:“还能有其他的原因?不是因为刚好退到那里去了吗?”
萧平旌摇头笑了笑,“当然不是。东海所辖离岛众多,水域广袤,看起来似乎岸线绵长,但有一样东西它却天然欠缺,绝不是后天人力所能补足的。”
“是什么?”
“深水船坞。”
第三十章 自有英才
东海之战中墨淄侯情报准确下手稳狠,大梁各城各营的主将又都是开战之前便预先设定好的目标,在前期溃败中几乎伤亡殆尽,所以战后应召入京领赏的这十名东境将领,基本上位阶都算不上太高,比如岳银川就仅仅只是个五品参将而已。不过身为皇帝陛下指名要单独召见的人,想也知道他将来必有升赏,礼部在安置他时因此提了几档,没有让他挤在驿馆里,而是分配出一座独门小院,供他们七人暂时居住。一进两厢四间房的居所看上去并不宽敞,却好在距离宫城并不太远,在这寸土寸金的帝都皇城,已经算是极为难得的礼遇。
一行人在沉香湖边捡回来的佩儿进了城便突发高烧,请医诊治后勉强稳定了下来,只是一直晕晕沉沉,无法询问她的来历。本着好人做到底的原则,谭恒让出了自己的房间给她,又花钱雇了位近邻妇人前来照顾,一心盼着她早日退烧清醒。
在进京之前,岳银川原本以为自己只需要安安静静地待着,等待礼部排期觐见就是,没想到住下的第二天,内阁就为十位入京将领摆了一场接风官宴,之后各方应酬便再也没有断过。每天不是这个请就是那个请的,不去的话得罪人,去了又觉得无聊,所以这位岳将军心情不是太好。
这一天午后,他带着谭恒刚赴宴归来,一名礼部属吏叩响了小院的大门,通报说进宫面圣的日期已定在明日,请他提早准备。这对岳银川来说算是数日来最好的一个消息,让他郁沉已久的面色陡然转晴,急匆匆奔进主屋,将自己想要呈交御览的奏本又翻了出来,准备再检查修订一次。
谭恒是普通军户人家出身,打小没念过多少书,对这类事情一向帮不上忙,索性不去他跟前碍事,送走属吏后便留在庭院中,找其他亲卫对练拳脚。正打得热闹,突然瞧见那位看护病者的妇人从东厢房走了出来,赶忙抽身过去,关切地问道:“怎么样?那姑娘醒了吗?”
妇人叹了口气,“眼睛倒是能睁开了,但还是说不清话,认不得人。”
圆脸的小乙凑过来插话道:“这都晕了多少天了啊!该不是已经把脑子烧傻了吧?”
另一个亲卫笑着调侃道:“再傻能有你傻吗?”
两人顿时在院中又打成一团,其他人围上来助拳添乱,边笑边闹。谭恒也懒得管束,只是偶尔才会想起自己身为副将的职责,呵斥他们小声些,不要吵着屋里“正在写字”的将军。
在谭恒眼里“写字”一直写到入夜的岳银川其实并不是真的在动笔,摆在他面前的那封奏本早就已经推敲润色过多次,根本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他只是握着笔坐在那里,逐字逐句又重新通读了一遍,以此来平复自己首次面圣之前难以避免的紧张感。
好在次日觐见的时辰安排在了午后,不用赶着天不亮便起身,可以从容做些准备。出发之前依制有一名礼部官员过来引导,名为送步,实际上也顺便检查一下是否衣冠严整,确保不会冒犯天颜。到了宫外下马之处,随员止步,有两名黄门内监出来带路,领到朝阳殿外静候传报。这个等待的时间往往长短不一,若是运气不好,可能两三个时辰都没有动静。不过岳银川的候见是萧元时钦定的,当然不会这么倒霉,大约只等了一刻来钟,殿门处已传来宣召之声。
岳银川定了定神,按照黄门内监在前方的指引,一步一步迈上巍巍长阶,生平第一次走进了这座大梁朝堂议政的中枢,刚刚跨过朱红描金的高槛,整个人就不由得一愣。
只见大殿另一端的御阶之下,居然站着荀白水、萧元启和兵部礼部两位尚书,人数虽然不多,却个个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饶是岳银川天生心性沉稳,乍一见这场面还是不免有些意外,行礼叩拜时的嗓音都有些哑沉。
其实此次召见小皇帝只叫了莱阳王陪同,其他几位朝臣只是刚巧在御前议完政,看见萧元时颇为期待的样子,索性也都留下来陪着瞧瞧,倒不是特意给他一个小小参将安排下了这么大的阵势。
“臣岳银川,奉召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岳卿平身。”萧元时抬手叫起,好奇地打量了他一阵,“十州溃败,满目皆是无能之辈,唯有将军你独得胜果,可见是个难得的奇才,故而朕吩咐礼部,一定要单独召见。”
刚刚才站起身的岳银川再次撩衣跪下,叩首后郑重地答道:“谢陛下夸奖。但臣以为,东境之败,是败于军情泄露。自古以来,暗箭最是伤人,东海握有整整十州的兵防图集,知道我方山川地貌,在何处驻军、兵力几何、由谁统领,知道粮库、银库、兵器库等所有要害的位置。臣的主将,便是出营之后遇伏击而死。在微臣看来,东海之战虽有全线溃败之辱,但也并非都是将士无能。”
面对皇帝陛下的赞扬,身为臣属者应该怎么回答早就有设定好的无数套话,还被美其名曰御前奏对,用以衡量臣下是否懂礼。萧元时听熟了那些套路,倒是头一回听到这样的应答,难免有些怔愣,阶下其他人也没有反应过来,一时满殿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