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教育随着变法兴学而大盛,尤其是留学日本。留日学生始于一八九六年,仅十余人。张之洞极口夸说留学外国的神效,谓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十年,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留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以路近费省,文字易晓,西书多已删繁存要。中、日情势风俗相似,不难仿行。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劝总署派学生二百名前往,日本愿予便利。一八九九年鄂、浙及南、北洋共派学生六十四人赴日。一九〇一年张又谓为加速培养师资,以多派士人出洋留学为第一义。重定学生章程中,订明办理学堂的员绅,须先出洋考察,即使不能往西洋,日本则不可不到。于是各省选派及自备资斧前往者日众。一九〇三年,东京有特为中国学生而设的学校。一九〇五年学生达数千人,并有女生。翌年约近一万人,1未能入学者三千余人,均自费生。已入学者半数为各省公费生,习师范、政治速成科者百分之六十,习普通科者百分之三十,入高等、专门学堂者百分之三、四,入大学者百分之一。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中国学生规则,驻日公使亦以学生参加革命,屡次滋事,请严定选派学生章程,学部遂停派速成学生。是后数目锐减。
留学西洋的远不及日本之众。自一八八〇年留美学生撤回,除赴英、法的海军官生及少数自费或教会资送者外,至一八九六年,总署始于英、法、德、俄各派四名。一九〇三年京师大学堂与江南各派十六名赴美、德,湖北派四十名赴美、比、德、俄。比国学费较廉,一九〇四年起,准每省派十至四十名前往。美国减收庚子赔款后,一九〇九年开始用以选派留美学生,平均每年六十名。1设游学肄业馆于北京西郊清华园,一九一一年改名清华学堂。自费及教会资送者亦增,其中间有女生,一九一〇年,约数十名。
----------
1一说为一万七千八百人。
教育的改革,短期间虽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仍有其划时代的意义。二千余年的私家教育与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从此告终,五百余年的八股考试,从此取消。自今以后,教育成为国家要政之一,学科种类与内容大为扩张,启发了更多的时代观念,增进了更多人的爱国思想,认为现状必须改造,因之向往于革命或立宪运动。这自非提倡新教育的当局之所希望,亦为他们始料之所不及。
四、实业发展的困难
练新军所以救弱,兴新教育所以救愚,救贫则赖实业。以往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政策,绝不足以适应。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有识者已呼吁民营。郭嵩焘曾上书当道,谓求富与强,当导民以从,因民之利,而为之制。中国制器、造船均为官办,应仿西洋之法,归商人经营,则民得其利,国受其益。进而有人倡议以官厂租给商人,听其为民制造机器、轮船及一切开矿、挖河、磨麦、纺纱、织布各机器。马关条约后,张之洞预料苏、杭、川、楚的丝绸纱布工匠生计将大受不利,奏请派人经理商务局,主持设厂,一八九七年命官绅附股。一八九八年定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计五年之间,新兴民营厂矿约八十家,为过去二十年的八倍,以纺织业为多,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为其一。面粉厂以孙多松、孙多森兄弟的上海阜丰面粉公司,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无锡茂新面粉公司为著。
----------
1美国早有退还多收庚子赔款之议,一九〇七年正式决定,计本息二千九百万美元。鉴于留日学生众多,因将该款用于选派留学生,期增进中美关系。一九二四年续行减收一千二百余万美元,亦用于文化教育事业。
张之洞、刘坤一力言,西国之富以商,而不知西国之富以工。一九〇一年命各省设农务、工艺学堂,兴办农工诸务,定矿务章程。一九〇三年制订商律,筹划工艺、路矿、农务公司。商部为最早设立的新机构,职掌商务、工、路、电、农、桑、畜牧、银行、货币。一九〇四年,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注册章程、保护奖励工商办法,保证投资利益,给以专利免厘。一九〇二及一九〇三年,设北洋工艺总局及四川劝工局。一九〇五年,商部设劝工陈列所、商标注册局、矿政调查局。一九〇六年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及邮传部。一九〇七年,制订&ot;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ot;,集股自二十万至百万元以上者,授该部各等议员,集股在二百万元以上者,授各等顾问官,集股在一千万元以上者,分别授予子孙三代世袭顾问官或议员。个人所办实业资本在一千万至一千四百万元以上者赏男爵,一千六百万至二千万元以上者赏子爵,实业与军功等视。中国铁路矿产多为外人所有,是年邮传部设铁路总局,袁世凯设滦州矿务局。1一九〇八年,云南设个旧锡务公司,复以纱布进口增多,定奖励植棉章程。一九〇九年,武昌举行武汉劝业改进会,一九一〇年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一时称为盛事。
各种民营企业的展开,为一九〇五年以后的事,此与抵制美货(见364页),及日、俄战争的刺激有关。以棉纺织业来说,一九〇〇至一九〇五年并无新厂,是后五年之内,增加十一厂,四在上海,一在宁波,一在河南安阳,余五厂分设于江南无锡等地,生产量增加二分之一。南通大生纱厂发展最速,纱绽由二万增至六万五千余枚,资金由五十万两增至二百万两。一九〇六至一九〇八年,北京、湖北均设有新厂,大都为官办或官商合办。缫丝工业以长江流域及广东为盛。一九〇五至一九一〇年,由二十二厂增至四十六厂。面粉工业亦以长江流域为发达,大小约十余厂。水泥工业首推周学熙的天津启新洋灰公司(一九〇六),广州的士敏土厂,湖北的水泥厂(一九〇七)。烟草工业有简照南等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一九〇六),陶器有景德镇瓷器公司(一九〇七),此外有造纸、制茶、玻璃、火柴各种轻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