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四日,法国向各国提出和谈建议要点,包括严惩祸首、禁运军火、赔款、使馆驻兵、拆毁大沽炮台、保持北京至海口交通。经各国商讨补充后,制成一个大纲,十二月二十二日送交李鸿章、奕劻,声言无可更改。二十七日,慈禧照允。关于祸首问题,李依俄国的劝告,先已奏请自办,以示谋和诚意。慈禧所怕的是自己在祸首之内,焦虑悁栗,自言&ot;我一日不见京电,便觉无措,然每日一见京电,喜少惊多,实令人胆怯&ot;。如采取主动,或可获各国谅宥,因先后将载漪等治罪。各国坚持,必须正法,若再袒护,祸将及身。一九〇一年二月二十一日,诏命将载漪、载澜发往新疆,永远监禁,载勋、赵舒翘、毓贤、启秀等处死,已死的徐桐、刚毅、李秉衡追夺原官,撤销恤典,董福祥革职,有干系的地方官被处死者一百余人,湘、鄂、豫、浙、桂巡抚及盛京、黑龙江副统革职。
赔款为各国所重视的实际问题。德国要求七万万五千万两,俄、法以为多多益善。英、美、日认为须顾及中国的负荷力量,应酌予从宽。赫德建议以三万万两为度,结果定为四万万五千万两(约六干七百万英镑),相当于中国五年的收入,百分之八十六归于各国政府,余为对民间补偿。各国所得,超过它们的兵费实支及公私损失。原来主张减低赔款的美国,所得即多于实支费的一倍。至于赔款分配,俄围占百分之二十九,德国百分之二十,法国百分之十六弱,英国百分之十一强,日本百分之八弱,美国百分之七强,意大利为百分之六弱,比国百分之二弱,余归奥、荷、西、葡。对于赔款的偿付,俄、法主借外债,德国主提高关税,美、日为了对华商务利害,均不同意,英国反对尤力,最后决定于三十九年内分还。年利四厘,合计九万万八千余万两。加上各省教案赔款,及折合金价的损失,总数在十万万两以上。担保的财源,一为进口税切实的值百抽五,及免税的物品照征后,偿付旧有外债的余款;二为常关1所征之数,在通商口岸的常关,归海关管理(内地常关所入,解上海道转交);三为盐税全部。中国所有重要收入,除田赋外,尽用于偿还赔款,每年实付之数为二千五百余万两。上列财源不仅不敷,政府的他项开支亦无着落,仍须由各省摊派,每年为一千八百八十万两,主要出于田赋、附捐及盐捐、货物税、营业税。
赔款为对人民的直接压榨,驻兵保护使馆区及北京至海口交通为对政府的监视。使馆区域较以往扩展数倍,计一千二百亩,界内归使馆管理,华人不准居留。驻兵数目约二千余,日本四百,俄三百五十,德三百,英、法、奥各二百五十,意二百,美一百,筑垒架炮,警卫森严,形同京师内的敌国。北京至海口驻兵的地点,为沿铁路线的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十二处。
其他事项,一为派遣亲王及专使分赴德、日谢罪,并于德使被害及污损损各国人民之坟墓处立碑,停止戕害凌虐外人城镇考试五年,永禁仇外,如再有此类行事,地方官立即革职惩治。目的是使中国官民在心理上彻底屈服。二为禁止军火进口,两年内不准制造军火材料运入。为的是削弱中国的抵抗力量。三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并改公使觐见礼节。为的是表示外交的重要。四为修改商约,疏浚北(白)河、黄浦江水道,前者系为增加关税收入,偿付赔款,后者系为便利外国轮船出入。
十二条议和大纲,十二月二十七日经慈禧照准。此后所谈的为细节及实施事项。一九〇一年九月七日(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七月二十五日),李鸿章、奕劻与德、俄、英、法、美、日、意、奥、西、比、荷十一国代表签字。十七日,联军退出北京,二十二日退出直隶,惟天津除外,直至一九〇二年七月十八日,清廷允联军照旧驻扎,自由操练演习,华兵不进入天津附近二十里内,直隶总督卫兵不得过三百名,炮台不得重修,城垣不得重建(已由联军拆除),大沽口、秦皇岛、山海关等处不得设防等项条件之后,始行交还。其中操练演习一款,贻害最大。
----------
1常关为中国在水陆要道及货物集散地设立的税关。
慈禧逃亡到西安后,挥霍纳贿如故,荣禄的贪黩与一般官员的酒食征逐,声色歌舞如故。联军退出北京后,一九〇一年十月六日,慈禧离西安回銮。出亡时,一身之外无长物,此时装载箱笼的车辆多至三千,所过修筑御道,缮治行宫,&ot;一驿之费.几五万金&ot;。中途得知十一月七日李鸿章病卒,至为震愕。李以七十九岁高龄,身当此幕前未曾有的危局,忧思焦虑,肝病增剧,外人屡屡论及他的后任人选。山东巡抚袁世凯,年来颇获外人好评,又握有实权,成了各方瞩目的人物。李力疾签订和约后,自知不起,保袁自代。至是继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慈禧离西安前,德国已提出大阿哥问题,抵开封后,即将大阿哥名号撤销。十二月十一日,袁世凯电告&ot;各国均无困我词气,且互有意见,不能协以谋我&ot;。慈禧大为放心。十四日,离开封。一九〇二年一月三日,自正定乘火车北去,过保定略停,七日,还京。为示好外人,命荣禄致书各国公使,代为致谢保护宫掖,并由光绪正式在乾清宫接见,慈禧亦接见公使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