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五年后,教士教民气焰益高,民教冲突随之转烈,各国的态度,更为蛮横。是年先有四川成都教堂被毁,继有福建古田英国教士遇害。德使因德教士在山东兖州被殴,对总署百般恐吓。一八九六年,苏、鲁之交又有多处教堂被毁。与教案无关的动乱,一八九二至一八九四年,屡起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河南。一八九五年的甘肃回乱,蔓延西宁、河州,头目不一,各拥众数万,历时一年七个月始定。广西、广东的天地会亦纷纷举事。
一八九八年至一八九九年,列强在华的掠夺最为猛烈,国内动乱亦最为严重,遍及于滇、黔、湘、鄂、赣、豫、皖、浙、闽、粤诸省,而以川、桂、直、鲁为甚。四川仍由余栋臣领导,于一八九八年再起,檄文中就社会、经济、礼教、领土,指陈洋人的如下罪行:&ot;海舶通商,耶稣传教,夺小民农桑之生计,废大圣君臣父子之伦,以洋烟毒中土,以淫巧荡人心。奸淫我妇女,煽惑我人民,侮慢我朝廷,把持我官府,占据我都会,巧取我银钱,小儿视如瓜果,国债重于邱山。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立埠,国土欲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ot;此番兴师,专为打教,不扰地方,&ot;但诛洋人,非叛国家&ot;,事成之后,日本军费之赔偿,昭信股票之派款,一概可免。余的党众约万人,直接扰及地区为川东十余州县,间接受到影响的三十有余。鄂西的&ot;江湖会&ot;(哥老会别支),亦假余的旗号而起,宜昌、湘西为之震动。安徽北部的白莲教起于一八九九年,从者二万余。广西天地会于一八九八年连陷数城,扰及广东。某御史说他们为孙文的党羽,军械火药为孙所接济。又有人说,如一旦入湖南,顺江而东,将成为第二个洪秀全。清廷命两广总督确查孙文踪迹,沿江沿海警戒,可见其张皇的一斑。其实广西之乱与孙文并无关涉。
余栋臣的反教灭洋运动,性质与同时在华北萌动的义和拳甚为相近。四川通商口岸仅有重庆一处,长江上游轮船行驶困难,川人所受洋人的侵害尚不为大。四川又为多山腹地,向外联络发展不易,余的势力仅限于一隅。起于华北的义和拳则情势大异,终于酿成震撼中外的空前事变。
三、山东、直隶的义和团
山东民风刚强,向有&ot;山东好汉&ot;之称,具有反抗精神的白莲教,遍于城乡,许多武侠小说以山东为背景。加之人口稠密,生计维艰,啸聚滋事,时所不免,六十年代,所在蜂起。烟台开埠,洋货涌入,漕运改道,黄河溃溢,山东被祸独甚。山东为天主教士最早活动的区域之一,全省新旧教徒约八万人,以鲁西运河两岸为多。一八八八年,德国取得了山东的保教权,教士愈横,强占田产,包揽词讼,庇护歹徒,擅自收税,重利盘剥,囤积居奇,勒索讹诈,人民为其鱼肉,官府受其挟制。
一八九五年,日军攻略威海卫,盘踞三年,登州、莱州一带备受蹂躏。一八九七年,胶州湾及附近城池为德军占领。一八九八年,日军甫去,英军又来,山东南北两港皆为外人所有。德国的势力且深入堂奥,筑路开矿。教士教民动辄倾陷某人毁谤洋教,或指某人为会匪,怵以兵威。一八九八年及一八九九年,鲁南发生教案及德人被殴之事,德兵焚掠村庄,滥行屠杀,拘禁士绅,勒索赔款。一八九九年英国以肥城教案,亦索款占地。德人复为修筑铁路而侵夺田亩、拆毁庐墓,人民抗阻,被德军杀毙二十余命。一九〇〇年初,冲突再起,官兵开枪轰击,逮捕首要。德人声言再度出兵,山东巡抚不得不与订立筑路开矿章程。英人以自勘威海卫界址,人民不服,亦曾发生相似事端。
反教或反洋事件,如要形成一个运动,定然有其组织。四川余栋臣之所以能有相当声势,得力于乡团。乡团本为民间保卫身家而设,其在山东,乡团与白莲教原不两立。教乱弭定,地方治安仍赖乡团维持,白莲教徒散归乡里,渐行渗入。此辈大都练习拳棒,乡团亦多工技击。乡团由士绅领导,憎恶教士、教民,白莲教徒的信仰与教士、教民不能相容,与乡团立场渐归一致。乡团大抵忠于官府,白莲教徒亦由反清而反洋,遂至合流。白莲教原奉弥勒佛为主宰,后渐杂糅道教成分,及其他迷信,支派不一,以&ot;八卦教&ot;的势力为大.别有&ot;天理&ot;、&ot;金丹&ot;、&ot;红灯&ot;教之分,成员以乡农为主。八卦教所练之拳曰&ot;义和拳&ot;,一名&ot;梅花拳&ot;,各有神坛,自称祈祷后降神附体,口诵咒语,金刀不入,枪炮不伤。
义和拳初流行于运河两岸,为教堂、教民麇集之地,与教民时起争执。李秉衡任鲁抚时(一八九五至一八九七)目拳民为义民,传习者日众,有&ot;大刀会&ot;、&ot;红灯照&ot;等名称,扬言&ot;不穿洋布,不用洋火,诚心用功,可避刀剑,可避枪炮,……兴大清,灭洋教&ot;,大清代表中国。李秉衡因钜野教案受到处分,然为官廉正,鲁人为之不平。鲁西北冠县民教互斗已久,一八九八至一八九九年,延及数十州县,义和拳之名大著。鲁东南的反教事件亦所在蜂起,沂州一处多至数十案。鲁东的阻止德人筑路,亦有义和拳参加。冠县教案扩大,清廷下令严查,巡抚张汝梅掩耳盗铃,将义和拳归入乡团,名日义和团,无异认可其合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