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中对于天主教弛禁并无明文,仅由耆英宣布。刺萼尼坚持必须咨行各省,释放从前习教办罪之人,准其建造教堂聚会,进而定要上谕公开宣示,将康熙年间的天主堂给还习教之人,不然&ot;两国之事,正未可知&ot;。这时盛传法人将占领定海,道光深慨时事变迁,以至于此,&ot;只可稍从权宜&ot;。一八四六年二月八日,依从刺萼尼的条件办理。天主教既然开禁,基督教随之照行,因为英、美条约均有最惠国条款。
英美法订约后,其他西方小国亦相继干请,如荷兰、比利时、丹麦、普鲁士、西班牙,俱允其按新章互市。瑞典曾正式立约,葡萄牙要求豁免澳门地租,扩展地界,虽未邀准,而酌减租钞则已如愿。
三、五口通商
一八四三至一八四四年,五个条约口岸,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依次开市。厦门、福州、宁波因地理的限制,商务并不繁盛。广州贸易一经恢复,进口英、美商船五十余艘,两湖、江西的商人仍运丝、茶前来,再将洋货北贩,&ot;市肆闾阎,恬熙乐业&ot;,但好景不常。上海扼长江、黄浦江口,水运便利,又位于江、浙富庶之区,久为对内重要商业海口,本地沙船以棉花、布匹、茶叶运往东北、山东,闽、广商船则运进糖货、洋布、呢绒。开市之始,洋船至者尚不甚多,年约二十余艘,一八四七年即超出一百艘。一八五〇年起,压倒了广州。一八五五年进口船多达四百余艘,又三年至八百艘,走私偷税之风极炽。广州的洋行,相继迁来,或设置分行,遂成为全国最大城市。英国初租荒地二十七英亩,一八四五年,取得了土地承租权,面积约一百八十英亩。三年后,扩展至四百七十英亩。法国的租界定于一八四九年,约二百英亩。美国租界形成于一八四七年,范围不甚固定,约一千余英亩,一八六三年,与英租界合并,称为公共租界。1英、美租界为居留区(settlent),法租界为让与地(ncession),商业之外,亦系作奸犯科、藏垢纳污之所。至于割让的香港,本为海盗出没之地,仅有渔户数十家。英人占有后,凿山开道,大事兴建,成为英人在远东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枢,一度更是鸦片的集散地,公开交易。
战前中外贸易由行商控制,实际经手的为洋行买办。他们初为临时雇佣,仅代外人购买零星什物及起居饮食的必需品,及外人与华人交往日繁,兼承办其他事务,权力渐重。五口通商后,外人虽可自由选择商人交易,仍须透过买办。上海兴起,已有经验的广东人随之而来,如吴健彰、唐廷枢、徐润。长于买卖的浙江人,亦以此为业,如穆炳元、杨坊、吴煦。除了经办本埠业务,且不时深入内地,收购茶丝,推销进口商品,转手之间,千金可致。今后的买办与过去广州时代的洋行买办,大不相同。自是沿海人民&ot;争附洋人&ot;,通洋语、悉洋情者,&ot;趋之若鹜,举国若狂&ot;,不少人成为巨富,但亦因与外人接触,而习于西事。
五口通商之后,走私偷税之风益炽,特别是鸦片。洋商于各海口设有囤集鸦片的趸船及运送的&ot;飞剪船&ot;,香港之外,以上海为最。一般商品亦大量漏税,如经破获,领事反予包庇,海关收税仅及进出口货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澳门及香港政府,复借名护航,将当地夹板船及浙海盗船,编为护航划艇,配置枪炮,勒索中国商船。更惨暴的行为是掠卖人口。鸦片战争前澳门已常有此类事件,战后扩大至广州、厦门等地,公然绑架,大都运往拉丁美洲,被虐待而死者甚多,即所谓&ot;苦力买卖&ot;。名为华工,实不如牛马。
----------
1福州、广州、厦门的英租界分于一八四五、一八四七及一八五二年划定。
四、教士的活动
鸦片战争前,在华天主教士,并未绝迹。一八四六年,明诏弛禁,给予的便利益多,各教派活动展开,各有传教区域。耶稣会再度恢复,传教区为江苏、安徽。一八四三年以后,在上海附近徐光启的故乡徐家汇设置总会,建立观象台、博物院、图书馆、学校、印刷所。一八五三年,教区内已有七十八所学校,学生一千二百余人,信徒与日俱增,直隶南部亦入于他们的势力范围。据估计全国天主教徒约三十万人。
尤值得重视的为新教士的成就。第一位为一八〇七年到广州的马礼逊(robertorrin,一七八二至一八三四),系伦敦传福音会(londonissionaryciety)派遣。初任职于东印度公司,因不易与华人接近,惟有致力于文字工作。一八一五年与米怜(williailne)在满剌加刊行《察世俗每月统纪传》(cheseonthlyagaze),一八一八年间设英华书院(anglo-cheselle),一八二三年将耶稣会士所译圣经修订完成,与自编《英华字典》出版。一八二七年麦都思(walterhdhurst)刊行《天下新闻》(universalgazette),次年他的《东西史记和合》出版。一八三三年马礼逊的《英事撮要》继之。同年郭士立(插rlesgutzlaff)在广州刊行《东西洋每月统纪传》(easternwesternonthlyagaze),一八三八年他的《古今万国鉴》出版。
在广州、澳门最活跃的为美国教士,首先前来的为一八〇三年美国公理会(aricanboardofissionsforforeignissions)派遣的裨治文(ecbridgan)、雅裨理(davidabeel)。一八三二年稗治文在广州发刊英文《中国汇闻》(thecheserepository,1832-1852),并与雅裨理开办学塾。接踵而至的有一八三三年的卫三畏(sauelwellswillias)、一八三四年的伯驾。卫三畏著有《中国总论》(theiddlekgdo,1848)及《华文注音字典》(syllabicdictionaryofcheselangua,1874)。马礼逊去世之年(一八三四),稗治文、郭士立,及英美商人创设&ot;益智会&ot;(cietyfordiffionofefulknowledcha),编印浅近廉价书籍,裨治文的《合众国志》(一八三八)为其一。同年郭士立夫人创立女塾。次年益智会创立&ot;马公教育会&ot;(orrineducationciety),一八三九年创立马公书院(orrinschool)。第一所医院为一八年伯驾在广州设置的博济医院(cantonhospital),一八三八年又与裨治文、加律治(trcalle)组织&ot;医药布道会&ot;(dicalissionarycietycha)。计来华新教士共二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