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o;他是个热衷于行动的人物,一个热衷于行动的组织吸引了他,也正是
当时希特勒所需要的人物。他与容克军官和社会各界人士有着宝贵的联系,
又是在游行时、在会议上可供炫耀的人物。在必要时,由他正面斥责某些领
导人,他也不会在乎。
若与戈林相比,鲁道夫&iddot;赫斯却黯然失色了。他出生于埃及的亚历山
大港,父亲是个有钱的批发商和出口商。父亲要他从商以继承家业,但他却
愿当个学者。他曾就读于巴德戈德斯伯格寄宿学校,后在瑞典考进了高级商
业学校。战争迫使他辍学;战后,他怎么也不想以商为业。与戈林一样,他
也进了慕尼黑大学,学的是历史、经济学和地理政治学。他也觉得被&ldo;十一
月罪犯&rdo;出卖,但他并未从事自己的革命,而是加入了&ldo;图里会&rdo;。他参加
示威游行,也在街头演讲(虽然他很害羞)。作为&ldo;自由兵团&rdo;的一个成员,
他曾参与推翻巴伐利亚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他也在寻找一位领袖。在大学时期,他的论文《怎样的人才能领导德
国恢复其旧日的光辉?》曾获奖。他写道,此人应是独裁者,善于使用口号、
上街游行和煽动民众。他必须来自人民,但又与群众毫无共同之处。与所有
伟人一样,他必须具有&ldo;完整的人格&rdo;,&ldo;不因流血而畏缩。大是大非总是靠
铁和血来解决的。&rdo;为达此目的,他必须准备&ldo;践踏自己的挚友&rdo;,&ldo;铁面无
私地&rdo;施行法律,&ldo;小心谨慎而机敏地&rdo;对待人民和国家,必要时&ldo;可用骑
兵的马靴将他们踩在脚下&rdo;。
赫斯在希特勒身上找到了其理想,并作为希特勒的亲信和心腹在他身
边呆了一年多。与此同时,他还效忠于另一人(其妻为犹太人),卡尔&iddot;豪
斯霍弗将军。此人曾在东京任武官3年,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于1911
年回国。回国后,他热衷于亚洲事务,并坚信,国家的存亡有赖于其所控制
之疆域。战争就是他这一理论的证明。德国之所以受包围,受窒息,最后蒙
受战败的耻辱,其原因就在于它缺乏生存空间。停战后,他出任慕尼黑大学
的地理政治学教授。他告诫学生,救国之途在于自给自足,为此,德国不仅
需要自给自足(国民经济独立),还需要生存空间。对豪斯霍弗教授和希特
勒,赫斯均佩服得五体投地,希望能将二人凑在一起。其中有个障碍: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