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希皮塔耳的情形变得使阿洛伊斯无法忍受,于是在13岁那年,
他&ldo;打?小小的背包,逃出家门。&rdo;这段插曲(如果属实),后来在他儿子
阿道夫&iddot;希特勒所著《我的奋斗》一书中成了一段感人的故事。&ldo;他在绝境
中作出了决定,上了路,身上只带着几枚左尔登(德奥两国以前的银币‐‐
译注)作路费,投身于吉凶未卜的未来。&rdo;一路上,他东打零工,西打零工,
一直到了这个冒险青年心目中的麦加城‐‐维也纳。在维也纳,他当上了鞋
匠的学徒。5年后,他学会了做鞋的手艺,却又决心&ldo;干点像样的活&rdo;,于
是,他便入伍,成了边防军。这样,他便成了一名公仆,比神职还高出一头。
他勤奋用功,通过了特别考试,到24岁时,已升为监管之类。
这种级别,对瓦尔德维尔特尔村人说来,是一种超凡的荣誉。
雄心勃勃的阿洛伊斯,此后定期得到提升。1875年,他当上了设
在多瑙河上的与德国隔江相望的布劳瑙海关的督察。
对阿洛伊斯的起步青云,最感骄傲的莫过于是将他抚养成人的人‐‐
约翰&iddot;奈波穆克&iddot;希德勒。希德勒之族人,从未有居此高位者。由于没有男
嗣得以继承希德勒之姓氏,奈波穆克遂于1876年春末决定采取一些措
施。(他可能另有动机。村里的闲话说,阿洛伊斯是由他所生。写过青年时
?的希特勒的作家弗朗兹&iddot;耶钦格说,希德勒或许是想通过将阿洛伊斯合
法化的办法,确保他的职业。&ldo;如他的父亲是个犹太人,这是个很强有力的
动机。&rdo;)6月6日,他的女婿和另外两名亲戚,稍事旅途后,便到了维特拉
镇,在公证人面前作了假证,伪称&ldo;希德勒的哥哥&rdo;‐‐他们将他称为&ldo;希
特勒&rdo;‐‐曾数次当面对他们说过,并在他死前(1857)所立的不可更
改的遗嘱中称他曾生过一个私生子,名叫阿洛伊斯。他要求将他合法化,并
立他为嗣。
&ldo;希德勒&rdo;被改成&ldo;希特勒&rdo;,这可能是出于疏忽,但更可能是农民之狡
计使然,目的是故意将此事弄得含混不清。次日,约翰&iddot;奈波穆克&iddot;希德勒
与三名亲戚一同来到多拉萨姆‐‐阿洛伊斯出生时就在该地登记。在查验了
由三位证人签署的文件后,年老的教区牧师查阅了该区的婚姻登记册,并证
实,在1842年确有一名叫格奥尔格&iddot;希德勒的男人与一名叫施克尔格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