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光等人趟着积水来到珍妃的棺椁前,用斧头凿穿一个小洞,又用锯条锯开一个圆窟窿。李汉光手提马灯顺着圆窟窿钻了进去。
珍妃头戴凤冠,身披霞帔,面色如生。李汉光来不及细看,立即着手搜寻宝物。他见珍妃左手上握着一块玲珑透明的白玉雕花,右手上握着一个金光闪闪的金如意,手腕上戴着一对金镯,头上插着几枝碧绿的玉簪,身边还有许多陪葬物,大都是金银、宝石、珍珠、玛瑙。他急急将这些宝物一件件装进事先备好的马褡子里,从棺中钻了出来。
鄂士臣等人将盗得的宝物经过清点后,按质量好坏分成八份。因金扁方太贵重,不便分给一个人,于是劈成八瓣,然后抓阄将珍宝分掉。
史学家对于珍妃墓被盗则持有不意见,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认为,当初群匪所盗的其实是珍妃的姐姐谨妃的墓,珍妃墓只是空背被盗之名。
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著名历史学家李军提出的,他认为被盗的不可能是珍妃墓有二点原因:
其一,从规格大小来说,瑾妃墓稍大于珍妃墓:‐毕竟瑾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妃子,可以通过测量陵墓宝顶到月台的距离找到答案。从外观上也可以看出来。当然,差别不是很大。
其二,瑾妃墓的地宫用石头砌成,珍妃墓是砖砌。而当年的关友仁、鄂世臣等一伙人在盗墓时曾使用过炸药,因为地宫光靠钢钎打不开;据史料记载,他们当中还有两个专门的石匠。
时光流逝,大浪淘沙。&ldo;夜盗珍妃墓&rdo;已是50多年前的往事了。如今,人们观览崇妃园寝,迎着芳草馨香,穿过古松浓阴,会看到修复后的珍、瑾妃坟茔。这对姐妹墓双双并立在平坦的月台上。在凭吊珍妃时,人们只会对她生前的坎坷遭遇倍感同情,至于被盗究竟是谁的墓,反而不再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了。
------------
倾圮残宫又遭劫:土匪再盗东陵(1)
------------
作案时间:1929到1948年间
作案地点:清东陵
受害人:清东陵内诸位皇帝皇后及皇子
作案人:王绍义、黄金仲等人
作案后果:清东陵内诸陵墓宝物被洗劫一空。
盗墓性质:民盗
可信程度:有史记载
引子
清东陵,曾经是一块与世隔绝、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顺治皇帝开始,先后有5位皇帝葬在这片宛若虎踞龙盘,充满王气之地。清东陵内最重要的部分,是那高高的封土宝顶下的地宫,那是安放帝后棺椁的地方。中国数千年奉行厚葬,清东陵地宫内随葬了清朝260多年统治所积聚的无数奇珍异宝。然而,公元20世纪初,曾经灿烂的清东陵,悲剧性地沉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在《优待清室条件》中规定:&ldo;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加以保护。&rdo;然而,民国政局风云变幻,袁世凯窃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爆发,近代中国长期军阀混战动荡不安,《优待清室条件》很快成为一纸空文。由于断绝俸饷,守陵官员们大都迁往京城,仅剩不多的八旗兵丁也各谋生路,自顾不暇。方圆两千多平方公里的清东陵,不久便失去了它的清静而成为匪盗出没的地方。
当年,东陵内曾发生过这样一起恶性的盗陵事件:守陵人深夜被土匪持枪堵于值班室,嗣后发现惠妃陵上有被盗挖的痕迹。面对愈演愈烈的偷盗之风,当时清皇族代表忧心忡忡地向内务部报告,但却得不到当局的重视。
1926年,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奉系军阀张宗昌率部占据东陵,对东陵大行抢夺,铜鹿、铜鹤、铜缸等都被搬走,仅金银器物就装载了几十大车。
这是军队第一次对清东陵的公开劫掠。此后,东陵内兵匪更加猖獗,连大殿楼台的檀木房梁、门窗隔扇都被拆下变卖,陵区内几十万棵松柏也被盗伐一空。
最后,终于发生了震惊全国甚至可以说是震惊世界的东陵大盗孙殿英盗宝案。然而,东陵是否就从此迎来了平静呢?
恶梦不断的清东陵
就在孙殿英率部向顺义、怀柔一带大举撤退之时,躲在东陵外围的土匪、歹徒以及奉军、直鲁残军的游兵散勇,闻风而动,纷纷向东陵赶来。当他们发现各座陵寝均被凿挖得千疮百孔,而慈禧、乾隆二陵地宫已被盗掘时,遂趁着混乱再次将原本就堵塞不严的入口扒开,打着灯笼火把,提着口袋和各种防身武器冲进慈禧、乾隆两陵的地宫,再次进行了洗劫,兵匪、歹徒们的行动,渐被附近土著所闻。于是,一帮又一帮的土著像刚刚从箱中放出的无主之蜂,成群结队地提着草筐、口袋向陵区拥来,并将地宫中散落下的珠宝玉器又细细搜刮了一遍。
乾隆地宫由于泥水混杂,散落的宝物已很难寻觅,土著们便携来耙钩,像在田野中搂草,又像在河沟中捕捞鱼虾一样,在泥水中四处打捞、搂钩,将珠宝玉器以及乾隆和后妃们的破碎的尸骨一起装入带来的草筐、口袋,带出地宫。然后或挑或背或用车接,弄到陵区之外的河中,用铁筛反复涮洗,以淘选出金粒与珠宝。至于那些被裹挟而来的破碎的尸骨,自然是扔入河中随水而去,可谓一场真正的洗劫。许多兵匪、歹徒及土著由此大发了一笔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