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开元盛世是饥饿的盛世 > 第97章(第1页)

第97章(第1页)

孝贤皇后去世时,庶出的皇长子永璜二十一岁,皇三子永璋十七岁。接连两个嫡子去世,显然使他们两个继承储位的概率大增,因此虽然他们在皇后的丧礼中行礼如仪,中规中矩,皇帝却怎么看着都不顺眼。皇帝怎么看他们,怎么觉得他们的悲痛是装出来的。大行皇后的梓宫(梓木做的棺材)刚运到通州,皇帝就没头没脑地下了一道严旨,指责大阿哥在丧礼中举止茫无所措,于&ldo;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rdo;。皇后丧期刚满百日,皇帝又当着满洲王公大臣的面痛责大阿哥对嫡母之死&ldo;并无哀慕之愧&rdo;,三阿哥&ldo;于人子之道毫不能尽&rdo;。皇帝的口气非常严厉:

试看大阿哥年已二十一岁,此次于皇后大事,伊一切举动尚堪入目乎?父母同幸山东,惟父一人回銮至京,稍具人子之心,当如何哀痛,乃大阿哥全不介意,只如照常当差,并无哀慕之忱……今看三阿哥亦不满意,年已十四岁,全无知识。此次皇后之事,伊于人子之道,毫不能尽……伊等俱系朕所生之子,似此不识大体,朕但深引愧而已,尚有何说!

在专制时代,不孝是极大的罪过。而皇帝意犹未尽,又杀气腾腾地挑明说,大阿哥、三阿哥对母后之死幸灾乐祸,有觊觎神器的野心。因此,这二人绝不能成为太子人选:&ldo;大阿哥、三阿哥如此不孝,朕以父子之情,不忍把他们诛杀。但朕百年之后,皇统则二人断不能承继!大阿哥、三阿哥日后若心怀不满,必至弟兄相杀而后止,与其让他们兄弟相杀,不如朕在之日杀了吧!&rdo;怒气冲冲的皇帝转过脸来又告诫满洲大臣,今后如有人奏请立皇太子,&ldo;朕必将他立行正法,断不宽贷&rdo;!(《清史稿》)

其实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个皇子的表现并无太大不妥。皇帝的这些激烈言辞不过是他在孝贤皇后之丧中的失常举动之一,然而两个儿子却难以承受这样猛烈的打击。因为这一番惊吓,大阿哥永璜竟患了重病,并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忧惧而死,上距严厉的廷训不过一年零九个月。

闻听大阿哥惊惧成疾,从皇后之丧中清醒过来的皇帝也十分后悔。弥留之际,皇帝亲临皇子寝处视疾,素幔中的大阿哥泪汪汪地对亲临视疾的皇帝说:&ldo;儿不孝,不能送皇父了!&rdo;

皇帝痛悔不已。

为弥补心灵上的不安,皇帝追赠永璜为定安亲王,使他成为诸子中第一个得封亲王爵者,并且其名号由永璜长子绵德继承。绵德因此成为乾隆诸孙中第一个未降等袭封亲王的。皇帝并破例让绵德即于皇长子所居别室治丧,不必迁移外所。终其一生,皇帝对皇长子一支都给予了特殊的关爱。

虽然因为防范过甚痛失亲子,皇帝此后并不在防范子孙方面有丝毫放松。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皇长孙绵德与礼部郎中秦雄褒私下&ldo;相见送礼&rdo;。按理说,皇孙与京城官员见个面,接受个小礼物,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然而在皇帝眼里却是无法原谅的。老皇帝严厉处分,革退了绵德的王爵,废为庶人,罚他去守泰陵。并将秦雄褒发遣伊犁,连绵德的师傅也受到处分。同年七月,一个山西小吏向出继出去的四阿哥投信,被凌迟处死,四阿哥也因背了个黑锅,于几个月后忧惧而死。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山西巡抚喀宁阿风闻六阿哥和皇次孙建储有望,就向六阿哥永瑢及绵恩呈递请安片子,并&ldo;送鱼数尾&rdo;。绵恩等鉴于前事,惧不敢受,将其事奏报给皇帝。皇帝因此褒奖绵恩,喀宁阿受到传谕申饬。正是由于皇帝的严厉果断,使诸子诸孙十分注意约束自身的行动,终乾隆一朝未发生争储之事。

除掉死去的那些阿哥外,十二阿哥因为生母那拉皇后为皇帝所厌恶,根本没资格列为皇储人选。四阿哥和六阿哥早已分别过继给履亲王允祹和慎郡王允禧为孙,因而也被排除掉了立为皇储的可能。皇帝真的要决定立储大事,就只能在八、十一、十五和十七阿哥这狭小的范围中做一抉择。

八阿哥永璇是皇帝身边最年长者,他文才不错,书法赵孟,妩媚可爱,也能画平远山水,但为人轻躁,做事颠倒。有一次皇帝分派诸皇子去西郊黑龙潭祈雨,八阿哥本当值班,却遍寻不见。一问才知道他带着亲随侍从忙中偷闲到城里玩去了。在严峻苛刻的皇帝看来,这无疑是不能容忍的重大过错。加以他又有脚病,仪表欠佳,皇帝对他不抱期望,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封个仪郡王了事。

十一子成王永瑆更具文艺天分。他的诗文精洁,尤工书法,早年学欧阳询、赵孟书,出入王羲之、王献之笔法,临摹唐宋各家名帖,均造极诣,独创所谓&ldo;拔镫法&rdo;,名重一时,论者以为清朝自王若霖以下,成王一人而已。同时代享有盛名的书法巨擘还有铁保、翁方纲、刘墉,与成王并称四大家。乾隆是个风雅天子,每每临幸成王府第,观赏他的书画佳作。不过,对十一阿哥的寄情翰墨,皇帝也并非一味赞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的一天,皇帝见十五阿哥永琰手持扇上有题画诗名,落款为&ldo;兄镜泉&rdo;三字,一问才知&ldo;镜泉&rdo;是年方十四五岁的十一阿哥别号,皇帝以为天家子弟不当如此效仿汉人陋习,所以下旨斥责,不许宗室贵族取号,因为过于文弱,难免丢掉满洲的勇武,并说这些细节&ldo;所关国运人心,良非浅鲜&rdo;。皇帝对十一阿哥的不满尚不止于此,这位阿哥柔而无断,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怪脾气越来越多,越来越吝啬。据说一次乘的马死了,即命烹马肉代膳,当天王府即不举炊。传出去,成了整个朝廷的笑话。这样的人,显然也无人君之相。

至于十七阿哥永磷恐怕是兄弟几个中最不成器的。这个老儿子从小就不喜欢读书,性情也轻佻浮躁。年纪稍长,就常常溜出宫禁,一身便服去外城狭路曲巷寻花问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皇帝八旬万寿庆典前大封诸子,六阿哥、十一阿哥、十五阿哥都封了王爵,永磷只封个贝勒,从此对皇位彻底死了心。他曾对亲近的人说:&ldo;即使皇帝多如雨落,也不会有一个雨珠儿滴我身上。将来哪位哥哥当了皇帝,能把和砷府邸赐给我,也就心满意足了。&rdo;和砷败后,他的同胞兄长嘉庆皇帝果然将为王公大臣垂涎的和府赐予永磷一半,从此,永磷燕居邸中,唯以声色自娱而已。

唯一还不让皇帝失望的,只有十五阿哥了。

和其他三个皇子比起来,皇十五子永琰不是最聪明的一个,却是缺点最少的一个。

十五阿哥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立为太子时年仅十三岁。他的生母魏氏,是汉人出身,系内务府包衣,外祖父为内管领清泰,身份并不高贵。

但这个孩子有其他几个不及的优点,&ldo;以勤学闻名&rdo;。他自认为天赋平常,所以学起习来异常用功,三九寒冬,深更半夜,还经常手不释卷。史载他&ldo;以不学为戒,故三冬甲夜,孜孜于退食之时,游情于圣贤之籍&rdo;。在他的诗集中每有这样的诗句:&ldo;夜读挑灯座右移,每因嗜学下重帏。&rdo;&ldo;更深何物可浇书,不用香醅用苦茗。&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