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地区,自江阴至无锡一线和苏州至常熟至福山一线以及乍浦至嘉兴一线,都构成钢骨水泥的重机枪巢作为阵地骨干,以便战时用战壕沟通。同时,
有三个教导师(王敬久的八十七师、孙元良的八十八师和宋希濂的三十六师)
2何应钦:《对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1938年3月)。
3何应钦:《对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1938年3月)。
4中央兵团最初是郝梦龄的第九军,后因郝阵亡,又加该军伤亡殆尽,乃调往后方整理,于是忻口正面的中央兵团改由王靖国任指挥官。
1何应钦:《对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
2何应钦:《对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
3何应钦:《对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
分别驻在常熟、江阴、无锡、苏州一带。在上海,根据张治中的建议,抽调陆军部队化装为上海保安队进驻市区。1937年7月13
日,蒋介石密令:&ldo;(1)京沪区着令张治中迅即前往负全责。(2)虬江码头不必破坏。(3)沪市保
安总团及警察总队准由军政部补充弹药。(4)前预定开沪之钟松旅一团应从速开至近便地点。&rdo;7月14日,俞鸿烈给蒋介石的密电中,报告了上海设防
情况:&ldo;窃查沪市国防工事系秉承中央派员指示,按照地区形势分别缓急分期举办,所有现在主力部队驻扎区域之四郊据点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由军
委会派员接收在案。市中心区部分已令饬赶办。其计划系利用本市政府十周纪念之时建筑纪念门七处,均附设机关枪或小炮掩体,并建筑警察派出所及
守望亭各一处,内亦附设掩体,一面将市中心区警察分局设法加添,并在虬江上游过闸,以节制水位。所有地点图及说明书赤经谨军委会核示。&rdo;蒋介
石还密令张治中在苏州须部署,并准备在江阴封锁长江,命令三个教导师及重炮兵两个团(一团是10的加农炮、一团是15榴弹炮)向上海推进。
张治中的司令部也移到南翔指挥。&ldo;八一三&rdo;淞沪会战一打响,双方都在增兵。日军增至十个师团和海军陆战队,不下三十万人,大炮三百多门,战车
两百辆,飞机二百架,兵舰数十艘,&ldo;战斗力之强,火力之旺,一时无两&rdo;。国民党先后投入的兵力达五十余师、七十万人,9月21日,蒋介石将淞沪前
线的部队作了调整部署,构成了新的战斗序列:司令长官蒋介石兼,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兼)、第十
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中央军总司令朱绍良,下辖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朱兼)、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九
集团军(总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和直辖部队九个师。在战斗中,将士们打得十分勇敢,每小时的死伤数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
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和日军争夺一村一镇,往往日军白天攻占,晚上又为国民党军队夺回来,双方伤亡重大。国民党军队主力各师
都补充了四五次,后方各省的保安团整团整团地补充上去,原有下级军官和士兵伤亡达三分之二,旅团长伤亡也达半数。整个会战的情况,何应钦在国
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军事报告中说:&ldo;自虹桥飞机场事件发生后,敌之海军陆战队约六千人在淞沪一带藉端启衅,我第九集团军为应付事变计,陆
续向该处集结,至八月十三日战争即告揭幕,我第九集团军以扫荡上海敌根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已迫近汇山码头,因敌之工事坚固,未奏全功,
八月二十二日晚,敌增援部队于川沙、狮子林、宝山同时登陆,当时我第十五集团军亦已赶到,虽数度攻击,惟以敌海军炮与陆空军协同容易,火力过
猛,致未奏效,罗店于八月廿九日被陷,至九月十七日我全线撤退至北站、江湾、庙行、朝王庙、罗店西南双草墩之线,而我扫荡上海敌军之计划,至
此乃告失败。&rdo;&ldo;九月中旬,已到淞沪之敌军,所有第一、第三、第十一师团及第六、第八、第十六师团之各一部,共约十万人,炮大小三百余门,战
车二百余辆,飞机二百余架,与我第九、第十五、第十九三个集团军对峙于北站、刘行、施相公庙、刘河之线,展开激烈之阵地战,至廿九日,我七十
七师万桥阵地被突破,始撤至蕴藻浜南岸。自十月七日至廿二日,敌之第三师团、第九师团主力,企图由蕴藻浜攻取大场、南翔,与我激战至烈,其间
我曾以桂军四师及第六十六军第九十八师转移攻势,拟图恢复阵地,但因当时适遭遇敌人主力向我进攻,致未能收效,至二十二日退守大场、走马塘,
而立脚未稳,二十五日又被突破,二十六日全线撤守苏州河,敌为根本瓦解
我淞沪阵地,以其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于十一月五日由全公亭金山咀登陆,斯时虽令第六十二师、第四十五独立旅,由浦东向该敌前进攻击,因行动迟
缓,不能如期实施,松江、枫泾于十一月九日同时被陷,我苏州河南岸部队侧背感受威胁,不得已全线总退却。&rdo;淞沪会战一打响,蒋介石亲自电令调兵遣将。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