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品中国文人陶渊明摘抄 > 第17章(第1页)

第17章(第1页)

香草,杂草,毒草,长期共存,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自有政治的那一天起,从未出现过屈原的理想局面:铺天盖地全是香草。所谓政通人和,所谓国泰民安,无非是香草活得并不郁闷,正气能压倒邪气罢了。

楚怀王擅长骑墙术,他的臣子就学会了见风使舵。执拗的屈原能不孤单么?他可不懂得什么&ldo;大隐隐于朝&rdo;……

又过两年,秦国和楚国拉开架式大打了,亲家转眼成冤家,要拼死一搏。垂沙(今河南泌阳县北)血战,楚大败,名将唐昧丧命沙场。这场战争是秦国蓄意挑起来的,借口楚王子斗杀了秦大夫,于是,秦昭王发兵攻楚。

盟国兵戎相见,类似现代战争。

这一仗打下来,楚国上下谈秦色变。秦强楚弱成定局。

楚怀王现在墙也不骑了,一门心思讨好秦国,但求苟安。秦昭王收起大棒,抛出胡萝卜,邀请怀王在秦地武关面谈,并表示,部分归还夺来的城池。这伎俩,纯粹是张仪的风格。其时张仪已去了魏国。他汲取商鞅的教训,秦惠王一死,他立刻走人,让怀恨他的政坛对头无从下手……

楚怀王已经吃过秦国的几次苦头了,这一次,他去还是不去?

《史记》说:&ldo;楚怀王见秦王书,患之。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怒。&rdo;

三十年骑墙,已成&ldo;骑势&rdo;,楚怀王下不来了。屈原劝他别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臣子遭贬黜受冷落无所谓的,对君王,仍是一片忠心。

怀王说:好吧,我听你的,不去!

然而令尹子兰跳出来,竭力怂恿他父王去武关。他的原话是:&ldo;奈何绝秦欢!&rdo;‐‐怎么能失掉秦国的欢心呢?这五个字,摆明了当时的舆论环境。靳尚、子椒等人也帮腔,陈说种种厉害。怀王改主意了,心想:我儿子也劝我到武关,想必不会害我的吧。

这个男人的勇气常常显得莫名其妙,所谓软蛋发狠,要硬给天下人看。他昂然而去,却被秦卒五花大绑,押送秦都咸阳。楚国震惊,愤怒,可是……打又打不赢。子兰大喊大叫:国不可一日无君!父王被人家抓起来了,兄长在齐国做人质,这国王宝座,除了他还有谁能坐?郑袖也跳出来,母子合力,加上一群小人推波助澜,令尹子兰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当了几天国王。

不久,太子横回楚国了,子兰&ldo;势&rdo;未成,乖乖放弃&ldo;代理国王&rdo;,退回他的令尹位置。太子横继承王位,他就是后来经历了郢都被秦军摧毁的楚顷襄王。

齐国放太子横归楚,外交家屈原自有一份功:他本人和齐国一向关系不错。

楚怀王却惨了。

秦国仗着军事实力,骄横不可一世。怀王不堪侮辱逃到魏国,魏王不敢接纳,复被秦军抓回去,蓬头垢面狼狈极了。三年后,怀王死于秦,双方交涉,他的遗体得以归还楚国。囚楚时他变得坚强,拒绝割让楚国的城池以换取平安。

楚地皆哭声。屈原哭得不成人样。

他和这位君王,打了几十年的交道,恩怨纠缠,欲说还休。中国古代文人和君王的一言难尽的关系,这是一个先例。

屈原第三次遭放逐,原因是他讥讽朝政,一而再再而三,楚顷襄王看他很不顺眼。令尹子兰又是他的死对头。郑袖怨恨他。上官、靳尚,一有机会就诋毁他……

墙倒众人推,政坛为甚。何况这堵老墙,早已失掉根基,轻轻一推它就倒了,倒向民间,倒向荒野,倒向草根阶层。

顷襄王十二年秋(前287年),六十多岁的屈原打点行囊再离郢都,流放于南楚洞庭。

屈原四

屈子徘徊洞庭湖长达十年。

据考证他到过包括江南在内的很多地方,最后抵达长沙汨罗。他在洞庭湖边年复一年徘徊。当时的洞庭湖,湖面比现在大得多,四周山林,常有野兽出没。屈子形单影只,步履沉重。刚开始还有人照管他,苦于随他驾车疯走,后来跑掉了。他回过家乡秭归,父老杀鸡宰羊,他醉了两三次。有一天,趁着天光未明,他又悄悄上路。有迹象表明,他活着的每一天都亲近着死亡,不然他就衣锦还乡了。胸中时有风暴,怎能安度晚年?身心趋于一致,似乎惟有踉踉跄跄。思绪心绪乱如麻,由其内在的动力,渐渐化为诗歌的节奏。楚声、楚语、楚地、楚物、楚俗……他是地道的地域性诗人,天地人神鬼浑然一体。

屈子中年作《离骚》,死亡意念已趋于明朗。他几番提到彭咸,连死亡方式都考虑进去了。彭咸为楚国先贤,同样不得志,投水而亡。&ldo;虽九死其犹未悔&rdo;,为谁死而无怨呢?既为君王,亦为天下苍生:&ldo;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乎民心。&rdo;

屈子的《天问》成于洞庭湖畔,一百七十多个发问,连珠炮似的射向天空。思之深问之广,后人不复望其项背。

他的追问,他的因追问而展开的广阔视野,和老子庄子异曲同工。可惜这条路,渐渐的荆棘丛生,难以辨认。高度无人企及,人们就说它虚无缥缈。

文人与政治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倒是得以保存。

他不停地走,无论走到那儿,脚下都是楚国的土地。有一天,他坐到一块石头上,望着烟波浩淼的洞庭湖。

郢都方向不断传来坏消息,我们的诗人波澜不惊。他此间写的诗,弥漫着植物和湿地的气息。国之灭与人之死,已经是同一件事。他耐心等,跟认出他的渔翁说说话。‐‐那番著名的长篇对答,可能是《史记》所虚构,提炼了民间传说。其中说:&ldo;屈原行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lso;子非三闾大夫乎?何故而至此?&rso;屈原曰:&lso;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rso;&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