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第4章 > 第66章(第1页)

第66章(第1页)

当然,有关东方的神秘传闻,以及那些关于寻找稀有珍贵物品的危险故事,很有可能是商人为了提高他们从东方带回到欧洲的货物的价格而编造的。毫无疑问,那些难以得到或运送的物品和香料,价格自然昂贵。为了获取更多可靠的信息,1300年前后出现了许多关于如何在亚洲旅行贸易的指南,重中之重自然是如何确保价格公平。&ldo;首先,你要蓄胡子&rdo;,并且一定要带一个向导‐‐尽量找个好的,这笔额外的钱你迟早能赚回来,弗朗西斯科?佩戈洛蒂(francespegolotti,当时最著名的指南作者)这样忠告道。不过,他提供的最重要的消息是在不同地方应缴纳多少关税,每个地区重量、尺寸的度量和货币制度有什么不同,还有各种香料在外观上有什么区别,大致都值多少钱,等等。如同在当今一样,中世纪的所有这些指南都是教人们谨防上当,别让黑心商人欺骗。

佩戈洛蒂本人并非出生于威尼斯或热那亚这两个13世纪和14世纪的欧洲经济重镇,而是生于一座正逐渐崭露头角的城市‐‐佛罗伦萨。那里有不少新贵都渴望也能在东方分到一杯羹,卢卡(a)和锡耶纳(siena)的商人在大不里士、阿亚斯和其他东方贸易点随处可见,他们一般都是去购买中国、印度、波斯等地的香料、丝绸和布匹。这一时期的对外开拓反映在锡耶纳市政厅(palazzopubbli)内悬挂的地图上:地图是可以用手旋转的,它以托斯卡纳为世界中心,标识出贸易交通线路,以及一直延伸到亚洲腹地的锡耶纳商人在海外的代理人、中间商的分布点。就连意大利中部一些并不知名的小镇都开始注目东方,都想着和丝绸之路发展联系,从中汲取思想和利润。

欧洲之所以能够扩张,靠的是蒙古人在整个亚洲打造的稳定平台。尽管各部落之间的关系仍旧紧张、充满敌意,但若涉及到商业利益,人们还是会遵循一定的严格法规。比如,中国的道路系统能确保旅行商人的安全,其管理制度让到访者颇感欣慰和震惊。&ldo;中国是能让旅行者感到最安全、最开心的国家&rdo;,14世纪旅行家伊本?白图泰(ibnba??u?a)这样写道,当地政府部门会详细记录每个外来者每一天的活动,也就是说,&ldo;一个人带着钱财单独旅行九个月都不用担惊受怕&rdo;。

佩戈洛蒂也有相同的看法。他曾说,从黑海至中国的通道&ldo;无论日夜,绝对安全&rdo;。这一方面缘自草原对待外来人时好客的传统,另一方面则来自对商业活动的崇尚。在这种观念下,黑海的贸易关税和亚洲另一边所收取的几乎一致,因为中国太平洋沿岸港口的海上贸易同样得益于蒙古帝国在鼓励贸易上所做的努力。

税收政策带来的效益体现在13世纪和14世纪极为繁荣的纺织品出口上。你沙不儿、赫拉特和巴格达的纺织工业兴起,仅大不里士一城就在一百年内扩张了四倍,以容纳那些在被蒙古人征服之后备受优待的商人、工匠和艺人。尽管绸缎和布匹在东方也常常供不应求,但自13世纪末开始,仍有越来越多的织物被运往欧洲销售。

繁荣景象延伸至全球各个角落。在中国,像广州这样的港口一直是面向亚洲南部世界的窗口。如此重要的商业枢纽对波斯商人、阿拉伯地理学家和穆斯林旅行者来说早已耳熟能详,他们曾记载了沿海城镇和内陆地区熙攘热闹的生活场景,以及来自全世界的混杂人口。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贸易活动为当地带来了大批的外来词和俗语,如今仍保留在现代汉语当中。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当时中国对外界的了解还十分粗略有限,一份13世纪早期的某官方文献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其作者是负责珠江三角洲口岸城市广州对外贸易事务的官员。该文献是写给去阿拉伯语世界的商人、海员和旅行者看的,试图解释阿拉伯的商业活动方式,列出可以买到的以及可能受到中国商人青睐的货品。但正如当时其他旅行者所记述的,该文献同样充满了奇闻异谈和半神秘性的观念。比如说,麦加是佛陀的故乡,佛徒们每年都会去那里朝拜;有一个地方能让女人&ldo;裸而感风,即生女也&rdo;;西班牙出产巨型西瓜,其直径达到六英尺,可供二十多个人食用;欧洲的绵羊比一个成年人还高,而且每年春天打开它们的肚子就能取出十几磅肥油,之后用线缝合便能安然无恙。

不过,当蒙古帝国将亚洲大部分疆土统一之后,海上贸易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战略经济要地‐‐如波斯湾‐‐都得到了新政权的特别关注。帝国十分鼓励长途贸易,并从中获取高速增长的贸易收入。结果,13世纪的广州声名远播,而不仅仅局限于周边。到13世纪70年代,广州已成为中国海上进出口的贸易中心。马可?波罗记载道,每批驶往亚历山大港的船队(带着运往基督教世界的胡椒等物)当中,都有100多艘来自中国的港口。伊本?白图泰稍后的记述则与之相呼应:到达这个城市的时候,他看见上百艘船驶入广州湾,同时还有无数的小船。地中海的贸易活动只能算是热闹,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活动才是名副其实的繁盛。

除了依靠模糊的记述和不太可靠的文献来证明广州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外,我们还有其他例证。当时在广州湾失事的一艘沉船准确地记录了从整个南亚以及(可能还有的)波斯湾和东非进口商品的详细情况。胡椒、乳香、龙涎香、玻璃和棉花只是那些1271年初沉没在中国沿海海域珍贵货物中的一部分。活跃在中国南海上的商人人数众多,随处可见,甚至在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上都有贸易据点。特别是在印度南部的马拉巴尔(alabar)海岸,此处是全球最大的胡椒供应地,中国、欧洲和亚洲其他地方都离不开胡椒这种常用品。到了14世纪中叶,卡利卡特(calicut)等城镇的中国船只如此之多,以至于某评论家认为,中国人包揽了印度次大陆上所有海运和载客的业务。近期在喀拉拉邦(kerala)海岸发现的一艘沉船残骸,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当时独特的平底船设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