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赞叹的战役的顶峰;但是如果战斗象开始时那样打法,他本来会打败仗
的;后来他煞费苦心地搞了关于这次战役的虚假报告,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蒙蔽了史学家。如果他失败了,部队也可以撤退出来,因为部队保留着一条
退却的路线,但是这样一来,波拿巴的政治生涯无疑地将会从此告终。在战
争中和在人生中一样(即使这人是天才),不能预见的因素所起的作用从未
象这样明显地表现出来。奥军的失败也尚未陷入绝境,因为法军也疲惫不堪
而且弹药缺乏。但是梅拉斯却沮丧万分。奈珀克伯爵说:&ldo;看上去他的面容
象他身体一样在颤动。&rdo;这位注定会赢得一些名声的伯爵,当时是被派去与
&ldo;暴民&rdo;谈判的奥国军官之一。按照6月15日在亚历山大里亚签订的停战
协定的规定,奥国人撤退到明乔河以东,这样就保住了托斯卡纳和罗马教皇
国属地。
与此同时,莫罗在德意志缓慢前进。在对克尔发动了一次佯攻之后,他
的部队于4月28日至5月1日在从布赖扎赫到沙夫豪森之间渡过了来因河。
然后继续越过黑林山,向统帅法军右翼的勒古布将军的方向前进。这就化费
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且分散的兵力不能集中作战。只有莫罗带领着中路部
队,能够支援勒古布。克赖措手不及,他也没有能够集合起自己的队伍,以
便利用这种混乱局面。由于莫罗的士兵坚强刚毅,使他于5月3日在恩根和
施托卡克,5月5日在默斯基尔克占了上风。他得以继续朝着伊勒河和福腊
耳贝克前进,在克赖和他占领提罗耳的部队之间打进一个楔子。后来克赖就
退到乌尔姆。莫罗由于被抽调一万五千人到意大利去而力量遭到削弱。他只
剩下了九万人来对付奥军的十四万人。因此他便机动迂回而不敢攻击克赖。
最后于6月19日他在赫克施塔特强渡多瑙河,迫使奥军放弃乌尔姆向北撤
退,然后又折回到多瑙河,并且渡过河要占领伊扎尔防线,但是法军由于占
领了慕尼黑而击退了他们,使他们后退到因河。7月15日在帕尔斯多夫签订
了停战协定。
自从6月16日以来,波拿巴已经再次写信给弗兰茨二世,邀请他举行
和谈。但是这个建议的提出不是时候。6月20日,图古特与明托勋爵缔结了
一项条约,条约规定,由英国人资助奥国,但以后者不单独签订和约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