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到国内之后,秦齐楚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新高峰”基地。即便在担任作战处长之后,秦齐楚也很少回空军司令部。只不过,他在“新高峰”基地做什么,空军司令部从来没有对外宣布。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新高峰”基地的半年时间没有白费。在他回到空军司令部之后,空军就对装备发展规划做了调整,取消了一些,也增加了一些,还对一些研制计划的优先级别做了调整。最显著的就是,把J-16的装备计划完全推翻,最先采购的不是原先计划的多用途型,而是电子战型。
现在,这些获得了最优发展权的J-16即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要说什么的话,只是给秦齐楚的时间太少了。到冲突爆发的时候,空军只收到了八架具备作战能力的J-16。
按照空军提出的要求,首批生产与交付的J-16都是电子攻击机,军方编号为J-16DG。
严格说来,J-16DG是华夏的第一款电子攻击机。虽然在此之前,空军与海航早就对部分J-11B与J-11C做了改进,使其具备了携带电子对抗吊舱与反辐射导弹的能力,也可以用来执行防空压制任务,但是受到基础设计限制,这些半路出家的战机都算不上是真正的电子攻击机。
很简单,在执行电子压制任务的时候,J-11B与J-11C的效率都不够高。
J-16DG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除了保留有限的空战能力与打击能力之外,这种战斗机的主要系统全都针对电子打击重新研制。在典型任务模式下,J-16DG能携带两具大型副油箱、三个多功能电子对抗吊舱、两枚反辐射导弹与两枚自卫用的格斗导弹,对一千二百千米内的防空雷达进行压制与打击。如果不带反辐射导弹,则能在距离基地八百千米的地方执行两个小时的电子压制任务,或者伴随攻击机群打击一千五百千米内的目标,即为攻击机群提供护航。
如此强悍的作战能力,即便放眼全球,也无机能出其右。
当然,电子攻击机最擅长的就是进行电子干扰,而且是压制干扰,瘫痪敌人的各种电子设备。
此时,东海上空,四架J-16DG正在执行伴随护航任务。
这四架J-16DG掩护的是八架J-11B。
因为由同一平台改进而来,除了J-16DG是双座型,而J-11B是单座型,两种战斗机在外形上的区别微乎其微,所以两种战斗机的雷达信号特征也几乎是完全一样,几乎无法区分出来。
可以说,这也是J-16DG的一个优势。
在伴随同类型重型战斗机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敌人的预警机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即无法及时发现机群里的电子攻击机。
既然发现不了,又如何克制呢?
要知道,在防空作战中,防守的一方必须首先打掉对方的电子攻击机,不然己方的防空系统就会受到威胁,甚至会被彻底摧毁。不管是地面的防空雷达、还是空中的预警机,都是电子攻击机的打击对象。不要说四架电子攻击机,哪怕只有一架,也能够让防守方产生如芒在背的感觉。
现在,扶桑空中自卫队就是这种感觉。
在探测到那批华夏战斗机的时候,E-767的雷达就受到了干扰,而且立即断定来袭敌机当中有电子攻击机。
因为华夏战斗机还在数百千米外,所以干扰不算强大,影响也不是很大。
只是,E-767上的指挥员不敢有半点怠慢,立即呼叫了附近的防空战斗机。如果让华夏的电子攻击机逼近,干扰会迅速增强,E-767的探测能力就会大幅度降低,也就未必能够及时发现逼近的危险,比如J-20A战斗机。此外,那些华夏战斗机径直向预警机扑来,很有可能就是冲着预警机来的。如果无法及时消除来自电子攻击机的威胁,那么E-767就只能转向撤离。没有了预警机的支持,战场上的扶桑战斗机就会丧失最重要的依靠,必然会被华夏战斗机蹂躏摧残。
当然,E-767上的指挥员也没有慌乱,因为掩护他们的是F-22A。
此时,扶桑空中自卫队已经接受了第二批由花旗提供的十二架F-22A。虽然这些战斗机刚刚抵达,需要进行维护与检查,然后还得转场飞到琉球,暂时无法使用,但是有了这批战斗机,扶桑空中自卫队底气更足,而且不再需要担心没有战斗机去轮换巡逻的F-22A,也就把部署在琉球的F-22A全都派了出去。
也就是说,此时在战场上巡逻的F-22A达到了八架。
显然,这已经超过了掩护E-767的需要。
即便面对的是J-20A这个同级别的对手,在没有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也只需要四架F-22A为E-767护航。出动更多的F-22A,不但对掩护E-767没有太大的帮助,还会耗费宝贵的战斗力。
其实,掩护E-767的F-22A只有四架,另外四架在E-767东面一百多千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