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好词好句 > 第43章(第1页)

第43章(第1页)

这只是一篇短文,涉及印度文学作品,没有什么新的观点。

3?《三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在研究佛教梵语方面,这也是一篇比较重要的文章。它是承我过去写的两篇文章而来的:《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和《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三论》的写成上距《再论》已经二十六年。

这篇论文涉及面比较广,共谈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有没有一个&ot;原始佛典&ot;?&ot;原始佛典&ot;使用什么语言?是否有个&ot;翻译&ot;问题?

有没有一个所谓&ot;原始佛典&ot;(urkanon)是西方梵学界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在上面已经谈过,现在再深入谈一谈。我在这里先主要介绍反对派的意见。这一派可以bechert为代表。他竭力反对l&uul;ders首先提出来的urkanon这个设想,同时也就反对了所谓&ot;古代半摩揭陀语&ot;,也就是东部方言这个提法。一九七六年在德国哥廷根举行了一次佛教研究座谈会,叫做&ot;最古佛教传承的语言&ot;,顾名思义,就能知道是专门讨论我在上面提到的那一个问题的。与会学者绝大部分是反对有一个urkanon的,只有极少数学者例外。在反对派中,意见也并不一致。

二、释迦牟尼用什么语言说法?

在这次哥廷根的座谈会上?讨论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两个问题:

第71节:回到祖国(24)

(一)佛说法是用一种语言或方言呢,还是用多种?座谈会上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是用多种。他到哪里,就说那里的话。既然如此,谈一种&ot;原始语言&ot;,是不正确的。在这个问题上,bechert的态度有点模棱两可;但是,他似乎也主张佛是说多种语言的。据我个人的看法,我们现在所能掌握的资料还不足以支持佛说多种语言的说法。

(二)如果是用一种的话,这一种又是什么?如果佛只说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是什么呢?很可能是古代摩揭陀语或古代半摩揭陀语。

三、阿育王碑是否能显示方言划分?

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意见也是有分歧的。这并不令人奇怪,几乎对任何问题都有分歧的意见,这是常见的现象。

阿育王统治的帝国,是印度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为了宣传他自己的信条,教育全国人民,他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树立了一些石柱和石碑;上刻铭文,就是他对全国人民的敕谕,以说教的口吻,教导人民应该如何如何做。这些铭文的语言有的是不相同的,但是内容却基本上相同。应该怎样来解释这个现象呢?

从阿育王碑或柱的地理分布情况和铭文所使用的语言来看,情况不尽相同。东方大石碑铭的语言基本上与当地方言相一致,但西方、南方和北方的三个大石碑铭文,使用的却是东部方言。这又应该如何去解释呢?唯一合理的解释,我认为就是l&uul;ders等学者提出来的&ot;翻译说&ot;。意思就是,先有一个底本,然后再译成当地的方言,以利当地居民的阅读。翻译的程度有深有浅,也有根本不翻译的。至于底本的语言,看来只能是东部方言,古代摩揭陀语或古代半摩揭陀语,这是阿育王大帝国首都的语言。现在,虽然已经发现了多处阿育王的碑和柱,但是还不敢说阿育王的碑和柱都已经全部被发现了;他树立在首都华氏城的石碑就还没有被发现。有朝一日这个石碑如果被发现,对我们研究阿育王碑铭这个问题将会起极大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k?r?noran的说法是:碑铭的抄写员在其中起了作用,是绝对靠不住的。试问,哪一个抄写员能有这么大的胆子,敢于更改大皇帝诏谕的语言?总之,我认为,根据阿育王碑铭是能够区分方言的。

四、《毗尼母经》等经讲的是诵读方法(音调),还是方言的不同?

这是一个多少年来就争论极多的问题,至今好像还没有大家都公认的结论。因此,我用了相当长的篇幅,把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讨论过程、各家异说都仔仔细细地重新检查了一遍,以期实事求是地解决这个极为棘手的老问题。这一段文章,同我在上面提到的《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整篇论文,所要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只是因为时间已经相隔了很多年。我又细读了哥廷根座谈会上的一些有关的论文,我掌握的材料大大增加,视野当然也就随之而扩大。虽然得到的结论仍然不异于第一篇论文,但是其可靠性却非同当年了。读这一段文章时,最好能参阅上一篇论文。

我写这一段文章仍然从巴利文律藏cullavagga(thevaya-pit&iddot;aka,ed?byherannoldenbergvol?2

cullavagga,p?139)那一段文章开始。我从中选出了几个关键的词:

(一)buddhavacana

(二)插nda

(三)āropea,āropetabha,āropeya

(四)nirutti

按照汉译佛典的翻译,明确确定了它们的含义,然后得出一个结论。第一个字buddhavacana有两个含义:&ot;佛经义&ot;和&ot;(诵)佛经&ot;。第二个字,汉译为&ot;阐陀至&ot;、&ot;世间好语言&ot;、&ot;通外道四国(吠)陀&ot;、&ot;阐陀&ot;等等。第三个字,虽然我写了三种形式,实际上都来自一个字根ā+ruh。汉译佛典的译文是:&ot;撰集佛经,次比文句&ot;,&ot;修理佛经&ot;,&ot;诵读佛经&ot;,&ot;诵佛经&ot;,&ot;诵经&ot;,&ot;正佛经义&ot;等等。这一些汉译文都没有&ot;翻译&ot;的意思,但是我觉得,这个含义实际上已隐含其中,呼之欲出。第四个字nirutti是一个关键性的词。汉译文有以下几种:&ot;音&ot;、&ot;国俗言音&ot;、&ot;国音诵读&ot;、&ot;外国音声诵佛经&ot;、&ot;方国言音&ot;、&ot;言语&ot;等等。巴利文大注释家觉鸣(buddhaghosa)把这个字注释为&ot;佛所说的摩揭陀语&ot;。西方一些学者们对以上几个字的标新立异的解释,我认为,都是站不住脚的。

第72节:回到祖国(25)

解释完了我选出来的四个词,现在我来谈一个问题:cullavagga那一段话讲的是语言问题,还是诵经的声调问题?根据我的分析,这里讲的是语言问题,而不是诵经的声调问题。

五、我的看法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认为,哥廷根座谈会上很多学者的意见是难以接受的。现在把我的意见综述一下。

一个宗教一旦形成或者创建,教主必将努力招收徒众,大力宣传自己的教义。印度当时还没有文字,宣传只能靠语言。佛与弟子们使用什么语言呢?佛的诞生地在今尼泊尔境内,但是他一生游行说法,虽然到过许多地方,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摩揭陀国(约在今天印度的比哈尔邦)。他的弟子们出身不同,家乡也不尽相同,因此语言也不会完全一样。但是,既然同在摩揭陀国,则这里的语言或者方言就必然会成为他们之间的交流思想的工具。他们对当地民众说法,也必然使用这种语言。但是他们所说的摩揭陀语又决不会是纯粹的,具有三个东部方言特点的语言。所谓&ot;古代半摩揭陀语&ot;就这样产生了。这是一种拉丁文称之为lgua

franca的语言。打一个比方,这有点像中国的&ot;蓝青官话&ot;。很多南北各省份的人聚集在政治中心首都北京,必须有一种共同的语言,这种语言当然是北京话;但是,除了本地人以外,谁也不能完全掌握北京话,于是南腔北调,甚至奇腔怪调,都出现了。无论如何,交流思想的目的总算是能达到了。如来佛的&ot;古代半摩揭陀语&ot;想来也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