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风起长安穿越成李世民的太子 > 第147章 长恨歌一百零一(第2页)

第147章 长恨歌一百零一(第2页)

“不要惊慌,注意脚下。”

高仙之骑在马背上极力的维护着秩序。

然而叛军追赶的速度极快,高仙之只得与风长清亲自带领骑兵与叛军周璇。

即将抵达潼关时,撤退的士卒死伤过半,最后只剩下一些残兵,二人只得收拢残部快马加鞭撤离。

行军途中,疲惫不堪的高仙之见麾下一名士卒被军马踩踏受伤,正要被所在的兵团抛弃。

恰好他记得那名士卒,入伍之时,其年迈的老母亲泪眼相送,还给作为将领的高仙之送了一筐鸡蛋,汉人老百姓的淳朴,让高仙之大为感触,于是将自己的马让给了他。

“元帅,您将马给了士卒,您怎么办呢?”

副将担忧道,“万一敌军来袭。”

“这些儿郎,都是大唐的子民,是我亲手将他们带到这个满是坟墓的战场之上,如果连自己的兵都不爱惜,那他有什么资格做将领呢?”

高仙之回道。

将士们听后无不为之感动,于是对高仙之更加忠心。

然而当洛阳失守,陕地丢失,荣王薨势等噩耗传回京师时,天子震怒,百官色变,朝野轰动,百姓们纷纷感到恐慌。

此时潼关兵力薄弱,高仙之所率残部几乎有一半人是没有作战经验的市井子弟。

朔方军已经东出,正在抵御叛军入侵,无暇顾及长安,而朝廷招募的援军迟迟未到。

百官无不恐慌叛军会在此时集结主力进攻潼关,一但潼关失守,那么便可直抵长安。

然而一连几日过去,叛军都只是派了先锋部队进攻潼关,又被高仙之击退,而后,陆善命麾下大将屯兵陕郡与潼关对峙,自己则留在洛阳谋划称帝一事,洛阳沦陷后,河南诸郡纷纷归顺叛军,或是弃城而逃,唯有宗室子弟东平太守魏王李祁与济南太守李睢起兵反抗叛军。

其余各郡县听闻魏王起兵,于是也都纷纷借魏王之名名起兵拒敌,其中就有谯郡真源县令张荀。

由于陆善在东京停留称帝,大肆封赏部将,朝廷这才有了募兵增援潼关的时间。

荣王的死,无疑是兵败后的雪上加霜,于是开始有百姓与官吏从长安逃离。

文武官员害怕叛军,无人敢领兵应战,经过陆善一事,使得皇帝疑心再次增重,他将东京失守的罪责全部算在风长清的头上,尽管风长清在战败后,多次上表皇帝,陈述当下的形势,叛军兵力强盛,非新募兵能敌,但皇帝依然将下了斥责的敕书,削其官爵,贬为庶民。

在潼关据守的风长清得知皇帝的降罪后,便想亲自赶往长安解释战败的缘由,却被皇帝下诏斥返潼关,并命其白衣从军,归至高仙之手下效命。

自此后,皇帝再也不敢轻信外臣,于是更换其他边镇的节度使,让自己的儿子接任。

万一潼关失守,也能为自己留有退路。

同年十二月十五日,设山南节度使,皇帝下制,任命十六皇子颍王李恍为剑南节度使,以蜀郡长史崔元为节度副使,以皇十七子永王李愉为山南节度使,江陵长史源佑为节度副使。

两位皇帝领命前往治地时,太子李怏亲自相送,十七皇子李愉自生母被赐死,便一直由太子李怏照看抚养,因此李怏对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寄予厚望。

然即便如此,李愉却还是与吴王以及雍王要更为亲近一些。

临行之时,李忱也来到了安化门前,在寒风萧瑟与家国危难之中,手足兄弟拱手相送。

李愉推着兄长李忱来到清明渠畔的柳树下,依依不舍的道别。

“山南路远,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与兄长相见。”

李愉不舍的说道。

李忱回头看着这个已经长得比自己还高的弟弟,感叹时光易逝的同时,也为这个国家所面临的威胁而担忧,“朝廷如今所面临的灾难,是一场国难,稍有不慎,大唐将陷入万劫不复。”

“阿爷让我去山南,十六皇兄去蜀中,已是做好了,随时舍弃长安的准备吧。”

李愉说道,“前线的战士正在浴血奋战,而他们的君王,却想着潼关失守后如何撤离,国家正在遭受灭顶之灾,天子应当亲征才对。”

“十七,看来那件事,你还是没有忘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