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宋时行txt精校 > 第580页(第1页)

第580页(第1页)

赵叔向有什么目的?玉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赵叔向的祖上赵光美,当年因为阴谋篡夺皇位,被贬为涪陵郡公,世代不予实权。想当初,赵光美跟随赵匡胤和赵光义一同打江山,后来又有什么金匮之盟,说什么兄死弟及。也正是这个劳什子金匮之盟,让赵光义坐稳了大宋的皇位。可最初支持赵光义的赵光美,到头来非但没有落到好处,反而被贬为涪陵郡公,郁郁而终。他的子孙,便真个会甘心吗?恐怕是不太可能……但大宋皇权稳固,赵光义的后代,也没有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使得赵光美的后代,一直没有得到机会。一直到徽宗当政,朝堂日渐混乱,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赵佶的不作为,令女真崛起。这原本是一个大好机会,谁想到开封之战,却使得赵桓崛起。依稀记得,那万民伏阙和太学罢课的主谋张炳雷观,与赵叔向走的非常近……玉尹印象中,下桥苑鞠战时,那两人便跟在赵叔向身边。若这两人是赵叔向的人,那么之前的许多疑问,便可以得到解释。燕山之盟内容的泄露,恐怕就是赵叔向一手操办。而后来的太学罢课,万民伏阙,也都是赵叔向暗中谋划。他这样做,便是为了把局面搅乱,而后可以从中谋利。可谁想到,玉尹在燕山与女真人开战,却令得赵桓从那漩涡中解脱出来。燕山之盟,而今已经被赵桓宣称是他迷惑金国人的一个手段,赵桓的声望也就随之暴涨,皇位日渐稳固。在这种情况下,赵叔向便兵行险招……不对不对,赵叔向就算推翻了赵桓,登基的也是赵佶,他又能得到什么好处?这似乎不太合理。他要做皇帝,他要恢复祖宗的荣耀……但问题是,他会如何谋划?玉尹发现,他的脑瓜子有点不够用了。古人的权谋,真个是有些复杂,并不是他这种文艺青年可以揣摩。嗯,天亮之后,把罗德找来,说不定能想出个端倪……其实,最好的谋士是孙海,可惜这厮因为在桑干河杀俘,已经隐姓埋名跑去了杭州,一时半会儿也过不来。如果孙海在,一定能看出端倪。想到这里,玉尹轻轻拍了拍脑门,颇为苦恼的站起身来。回到卧室和衣而卧,可这脑袋瓜子里一会儿是赵桓赵佶,一会儿又变成了赵叔向,乱七八糟的让他难以入睡。不知不觉间,天快要亮了,玉尹在天将发白的时候,才迷迷糊糊睡着。只是这心里有事,也睡得不是太沉,中午时,吕之士拎着食盒过来,把玉尹从睡梦中唤醒。吃罢了午饭,玉尹便让吕之士把罗德找来。向罗德询问了一下他太子亲军背嵬的情况,便让罗德去找高尧卿,命背嵬进驻下桥苑。下桥苑便在旧曹门外,入旧曹门顺潘楼大街,可直扑东角楼,抵达左掖门。万一,万一发生什么意外,太子背嵬便可以接应玉尹。赵福金已经带着燕奴和李小翠入宫了,而昨夜王燕哥已提前一步进入禁中,让玉尹或多或少,松了口气。再过一会儿,周凤山便要来了……到时候先设法混入禁中,视情况而定吧。玉尹现在能做的,也只有这些。朱绚那边还没有消息,不过想来小哥赵谌,应该已经得到了玉尹回还东京的消息。可一时半会儿,赵谌那边不会有什么动静。便这么等着?玉尹可不是太心甘情愿。还得靠自己,靠自己啊……想到这里,玉尹又感到一阵头疼,便坐在书桌前,轻轻拍着脑门,视线在无意中,扫过了眼前的名单。这名单,是昨夜玉尹随手写出。玉尹的目光落在了殿前司都太尉王宗濋的名字上,眉头一蹙,觉着自己似乎还是忽视了什么细节。可究竟忽视了什么细节呢?玉尹拍着头,再次陷入了沉思……卷五靖康耻最长一夜(三)是夜,大庆殿灯火通明。晚风徐徐,拂动殿外杨柳摇曳,那扎在柳枝上的红丝绸条子,更增添几分喜庆之气。赵佶坐在玉阶下,看着玉阶上的龙椅,眼中流露出一抹怀念之色。不过,他旋即便把目光移开,转而这金碧辉煌的大庆殿上。过一会儿,赵桓在宝津楼签下盟书,这皇位就算是稳固下来。与其争个头破血流,倒不如趁此机会从这争纷之中退出。平日里写写字,作个画,抚个琴,吟诵诗词,倒也还惬意。赵佶骨子里,是个风雅文人。此前把全部精力投注于掌控朝堂上面,虽说手握天下大权,却失了本应有的风雅。退出吧,退出吧!赵佶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目光落在不远处的赵构身上。眉头微微一蹙,这九儿怎地看上去神情恍惚?赵佶知道,对于他退出争纷一事,赵构并不是非常情愿。奈何赵佶一意退出,赵构就算再不愿意,可若是没了赵佶出来,也就不那么名正言顺。其实大哥带九儿倒也不差,只可惜九儿看不明白这局势,更不知道大哥的苦心,真个不堪大用。大哥,便是赵桓。宋人对儿子,多称呼为‘大哥’。哪怕是贵为九五之尊,在私下里也是唤儿子为‘大哥’。赵构身强体壮,有神力,隐隐为赵佶诸子之中,武力最为强悍之人。更兼弓马纯熟。只是,如此力大,如此体魄,如此武艺,偏没有一颗强者的心。从他对女真人的态度,便可以看出些端倪。以前赵佶一心稳固政权,并没有留意赵构的性子。可而今再看来。便有些不太满意。这一点,大哥倒是做的比九儿更好……想到这里,赵佶便不再去观望赵构。这时候。赵谌从外面走进大庆殿,来到赵佶面前,恭恭敬敬道:“孙儿拜见翁翁。”“小哥怎地才来?”赵佶脸上。顿时满带着笑意。大庆殿之中,正等候赵桓来到的文武百官,也都纷纷与赵谌招呼。赵谌一一还礼,而后坐在赵佶身边,“圣人要孙儿把功课作完之后,才让孙儿过来。”赵佶笑道:“圣人都安排了什么功课?”“今日读了大学,而后又练了一会儿字。”赵佶连连点头,“大学好,大学好啊……小哥要好生钻研,那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赵谌乖巧无比。连连点头答应。目光从大殿上扫过,眼中闪过一抹失望之色。十八姊说,小乙来了!可惜却不能光明正大在人前出现,偏都是些个不知所谓的家伙坐在这里。此次与虏贼大胜,与他们有甚关联?若不是小乙和我的太子亲军在燕山府奋勇杀敌。哪儿来得如此大捷?功臣不得光耀,偏这些尸位素餐之辈,在这里呱噪不停。若他日我登基时,定要让小乙风风光光。想到这里,赵谌的眼中有一丝不屑。他不想再和大殿里的那些文武官员寒暄,便坐在赵佶身边不肯离去。“翁翁。父皇怎地还没有回来?”赵佶轻轻抚摸赵谌的脑袋瓜子,轻声道:“官家正在签订盟书,其中要走的程序颇为繁杂。估计这会儿也差不多了,等官家回来,便可以开席……小哥,想吃什么?”赵谌歪着头想了想,正要开口时,却听得大庆殿外传来一阵嘈杂声。“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了!”赵佶闻听一怔,忙站起身来,顺手习惯性的把赵谌往身后一拉,便站在大殿正中。大庆殿内,突然间安静下来。文武百官一个个面带诧异之色,向大殿外看去。“道君,大事不好了。”“怎么了?”赵佶沉声喝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