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易中天品三国袁绍在线听 > 第1章(第1页)

第1章(第1页)

《品三国》作者:易中天【完结】

易中天教授简介

易中天,194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在武汉度过了中小学时代。1965年年高中毕业后,年仅18岁的易中天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插队;1978年,已经年过三十的易中天以同等学历直接考取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易中天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邓晓芒合作)等著作。近年撰写出版了&ldo;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iddot;中国文化系列&rdo;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以及《帝国的惆怅》等。

2005年4月,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他妙语连珠的说史风格迅速掀起民间读史热cháo。他也因此成为央视《百家讲坛》&ldo;开坛论道&rdo;的学者。2006年,《百家讲坛》栏目又推出大型跨年度系列节目《易中天品三国》,使他成为该栏目人气最旺的主讲人之一。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

第一讲大江东去

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舞台,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然而,这又是一段被演义笼罩的历史。三国,究竟是英雄的传奇,还是智者的比拼?穿透演义迷雾,还原历史真实。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以平民立场和近代视角,为您疏理三国历史的多重形象,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请看:《易中天品三国》之&ldo;大江东去&rdo;。

易中天: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讲三国。三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是一个动乱的时代,苦难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我们知道自从秦始皇兼并天下,我们这个地方就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秦汉两朝都是统一的国家,而到了东汉末年,西晋统一之前,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时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国。曹操曾经有诗写这个时代,说是&ldo;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rdo;,一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叫。但同时它又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为什么呢?因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这样一个时代有很多人为了国家的重新统一付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比方说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风流潇洒的周瑜,坚忍不拔的刘备,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就说周瑜吧,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听过三国评书,看过三国戏剧的人,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周瑜是个气量狭窄的人,因为我们记住的是&ldo;三气周瑜&rdo;的故事,我们记住的是&ldo;既生瑜,何生良&rdo;的所谓名言,我们记住的是&ldo;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rdo;,这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了。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周瑜是一个非常忠诚而又英雄的人物,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开始建功立业。而且也就是在这一年,和他同龄的孙策和他一起迎娶了当时有名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可以说,周瑜这个人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他人长得漂亮,事情做得也漂亮,当时&ldo;吴中呼为周郎&rdo;,&ldo;郎&rdo;这个字的本意就是小伙子,但这个时候呼郎有赞美的意思,当时吴中这个地方的人把孙策叫为孙郎,把周瑜叫做周郎,翻译过来就是孙帅哥、周帅哥。

后来苏东坡写赤壁词的时候说到他的时候,那也是流露出那种敬佩和欣赏,&ldo;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rdo;羽扇纶巾是什么意思呢?羽扇就是羽毛做的扇子,纶巾就是青丝做的头巾,这个服饰原本是平民的服饰。我们知道汉代,还有汉以前的周代,贵族和官员是要戴帽子的,戴冠,所谓峨冠博带,乃汉官威仪,高高的帽子、宽宽的衣服这是汉代官员的官服。但是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贵族和官员开始平民化,喜欢穿平民的服饰,那就像现在美国总统穿牛仔裤一样,这是一种酷,是一种潇洒;如果是一个军事将领,头上带着青丝做的头巾,手上拿着鹅毛做的扇子,那是儒将风采。当然,文学家的话也未必完全靠得住,所谓&ldo;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rdo;,那是夸大了一点,没有那么潇洒了,战争毕竟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也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情,但是苏轼这样说,是想着力塑造周瑜这个人的英雄形象。

所以你想,周瑜这个人,二十多岁就当了建威中郎将,就娶了当时最美丽的美眉做自己的妻子,可谓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他怎么会去嫉妒别人呢?这别人嫉妒他还差不多,所以有时候我读苏东坡的词,&ldo;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rdo;,我还有那么一点嫉妒呢。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气量是很大的,陈寿的《三国志》说他是&ldo;性度恢廓&rdo;,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刘备对他的评价是&ldo;气量颇大&rdo;,蒋干对他的评价是&ldo;雅量高致&rdo;,什么叫&ldo;雅量高致&rdo;呢?一方面气量很大,另一方面品德很好。所以把周瑜说成是个气量狭窄的小人,这是冤枉的。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这场战争是他指挥的,而且在指挥这场战争中周瑜表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使曹操和刘备都不敢小看。所以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和刘备都跑到孙权那儿去说周瑜的坏话,而曹操和刘备也都是非常欣赏周瑜的,但是因为利益所致,敌对阵营的人才再是人才也是我的敌人,好在孙权没听他的。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三国故事千古传唱,《三国演义》更是鲜活生动,但故事和演义毕竟不是历史,历史上的周瑜为什么和我们印象中的形象如此遥远?戏剧形象中的曹操为什么是白脸jian臣?为什么我们对三国这段历史既熟悉、又陌生?这些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历史,尤其是三国这段历史,有三种形象。第一种是史书上,主要是正史上记载的形象,是我们历史学家主张的形象,这个形象我称之为&ldo;历史形象&rdo;。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历史形象不等于历史真相,因为正史所载也未必可靠,对三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一本小册子,叫《三国史话》,多次就提到《三国志》《后汉书》等等记载未必可靠,因此我们只能把它定位为史书上记载的、历史学家主张的形象,这个叫做历史形象。第二种就是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形象,比方说《三国演义》,比方说三国戏,这里面历史人物的形象称之为&ldo;文学形象&rdo;。第三种就是民间传说,民间信仰,甚至每个人个人心目中的历史人物的形象,我们称之为&ldo;民间形象&rdo;。民间形象是包括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那个形象的,实际上热爱历史的人,关心历史的人,他对历史上的人物都会在自己心目中塑造一个形象,而且这个形象它一旦形成了、定型了以后他往往不能接受别的形象,如果你讲的这个形象和他心目中的形象不一样,他就说你不对,他说你错了,所以我们去看一部历史剧,不管历史电影也好,历史的电视剧也好,总会有观众在下面评论说,哎呀,这个曹操他不像啊!这个曹操不像,那个真曹操你见过?没见过,他为什么能说不像,为什么说你不对呢?因为他心目中有一个,这一类我们统统称之为民间形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