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李儒在他身边耳语道,
“相国可趁机嘉赏王允,使其被其余大臣孤立,相国便能安心借助他,在朝廷中扶持自己的势力,如此更能减少相国。。。。。。”
李儒逐字逐句念道,
“称帝的阻碍。”
董卓将此话听进耳朵里,立马神情一怔,双目瞪圆。重重的点了点头。
“王司徒忠心天地可鉴,今日过后,王司徒便录尚书事吧。”
群臣满目不可置信。
录尚书事,已经是朝廷中最高的官职了,权力基本如同后世的丞相。
虽然现在董卓当政,录尚书事的权力比之以往要小一些,但同样也意味着,董卓不理朝政之时,朝堂的事,皆是王允说了算。
正史上,董卓掌权时,王允亦为司徒,录尚书事,还是董卓给的,这也是王允之所以密谋刺董能够成功的一大原因。
权力很大,便方便了王允私下行事。
此时,许多不明真相的大臣,无不怀疑王允已经与董卓勾结了,皆一脸痛恨的看着王允。
董卓见此情形,对王允的戒备之心又下降了许多。
“多谢相国。”
“迁都一事宜速,车马筹集,百官安置、黎民百姓的料理等事,臣愿替天子、替相国分忧,若相国相信臣,臣请全权处理此事。”王允又拜了一礼,说道。
“哈哈哈,好啊,王司徒有此心,天子闻之,必定开心,咱家就替天子准了这事。”
董卓大笑道。
“咱家今日高兴啊,不仅定下了迁都这等好事,还发现了两位忠臣,文忧、子师,真是肱股之臣啊。”
董卓说得轻巧,可其中用意就有些险恶了,将迁都一事和李儒、王允并论,就是想让其他大臣将迁都的怨恨,发泄到李儒、王允身上。
其意还是想使李儒、王允死心塌地的归附他。
“既然没有异议,诸位大臣就各自回家准备去吧,能拿上的东西都拿上,莫让咱家知道,你们偷偷留下家产,资助贼军。”
董卓笑着警告众臣。
众人连连点头。
朝会就此散去。
众臣成群结队的出了宫去,独留王允孤零零一人走在路上。
出了宫门,才有几个官员找了王允,询问此中之意,言语之间可见的怀疑。
王允望了望身后宫殿,只说了一句。
“屈身事贼,吾欲效仿曹阿瞒啊!”
遂缓缓走了。
几人为之一怔,看着王允的背影,郑重的敬了一礼。
这一世,城中的西凉军因为董卓采纳李儒的计谋,多数被派往了周围县城内据守,洛阳城中的兵马虽有一些,但并不多,且多有值守任务在身。
所以迁都一令颁布后,少有兵痞于城中烧杀抢掠,又因为有王允主持大局,一切倒还算得上井然有序。
有王允带头,城中世家也无奈交出了三成的家底给董卓,董卓得到海量的钱财后,一时间也没有再为难这些世家。
世家虽然痛恨董卓,但兵戈横在他们脖颈间,他们也不敢反抗。
而且钱都已经给了,这时候再不识相的忤逆董卓,那之前交出去的钱财不仅没有了意义,反而有可能遭杀身之祸。
于是,出乎意料的,世家们对迁都一事,十分配合。
只可惜,洛阳城还是免不了毁之一炬。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