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拿破仑时代俄国沙皇 > 第78章(第2页)

第78章(第2页)

时,他就动手干了起来。如果在希特勒开始扩充军备时其他国家也加强防御

力量,希特勒决不会胆敢发动战争。

1945年后的情况也类似。由于苏俄保持了战争时期强大的武装,而其他

各国则在裁减军备,所以苏俄肆无忌惮地使用它的军事优势征服了现在的东

欧卫星国。尽管苏联当初有这个实力,但假如苏联不得不担心其他国家会出

面阻止的话,它是不会这样干的。

因此,结论只有一个:西方防务力量加强一分,苏俄不会转而搞热战的

可能性也就增长一分。

东西方以后的照会交换内容停留在双方原则以及具体问题的分歧上,西

方国家主张以自由选举和确定一个公正的调查委员会作为重新统一德国和缔

结和约的第一步,这一委员会应对两部分德国进行调查,以便确定为成立一

个有资格的自由的德国政府而举行的自由选举是否业已具备先决条件。而苏

联在原则上是不同意一个代表自由政府的德国举行谈判和缔结和约的,因此

坚持于己有利的德国中立和非军事化统一的立场。&ldo;照会战&rdo;以苏联对西方

国家1952年9月23日的照会置之不理而告终。显然,西方不想冒让德国实

现中立化统一这样的风险。对此,艾奇逊之后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经讲过

一段十分耐人寻味的话。他说:&ldo;如果必须让我在一个中立化的德国和一个

苏联阵营中的德国之间进行选择,那么似乎是选择处于苏联阵营中的德国更

好一些。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中立化更是根本不可能接受的选择。&rdo;

这段话说明当时西方国家对德国问题的基本政治考虑,是必须使德国成为一

种&ldo;可以预测的势力&rdo;,而&ldo;一个由共产主义分子和中立分子统治的德国&rdo;

却是完全不可能预测的。阿登纳的立场赢得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他的

绝对信任。

从这时开始,俄国1952年的照会成为联邦德国和西方国家激烈讨论的重

要话题。直到1958年西德联邦议院的一次辩论中,还就此发生了剧烈争执。

支持阿登纳的人认为苏联在1952年的任何时候都没有为德国重新统一提出

过可接受的条件,即实现全德自由选举,牺牲东德德国统一社会党政权,照

会攻势的目的是在于&ldo;安内&rdo;和&ldo;干扰&rdo;,即以主动出击的态势全力以赴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