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尘待要再说,夜天凌目光一动,殿外卫长征求见,步履匆匆,显然是有急事。
细雨淋得卫长征铠甲半湿,他单膝一跪:“陛下,皇宗司遣人来报,戍卫一时看管不慎,济王趁夜自禁所逃脱,不知去向!”
皇宗司位于皇城之内,其守卫虽略逊于宫城,却也是戒备森严。济王手中无兵伤势未愈,如何能从皇宗司的看守中逃出皇城?卿尘眉目间温冷一片,暗暗思量,士族门阀根基深厚,果然不能小觑,竟连皇宗司也能做进手脚。济王若想从谋逆的罪名中洗脱,唯一的机会便是投靠湛王军中,反诬夜天凌挟持天帝,矫诏篡位,则湛王亦出师有名,即刻便能打破此时的僵局,两相对决,至少胜负各半。
却见夜天凌眼底一丝精光如亮电裂空,一闪即逝,瞬间恢复了黑夜般的深沉:“传朕密旨,天都戍卫若遇济王,不必阻拦,让他出城。”
卫长即刻征领旨去办,卿尘看向夜天凌的目光中隐含震惊。
他们要这个理由,他便给他们理由,他们想化僵局为战局,他比他们更愿意打破眼前的对峙。
他遥望夜空的神情冷傲睥睨,那是胜券在握的自信、无所畏惧的坚毅。
卿尘顿时明白济王的逃脱并不是借助了殷家或者卫家的势力,这一切都握在他的手中。万事俱备,他是在等待,甚至亲手制造一个机会,用面前那张金碧辉煌的龙椅,引诱对手自取灭亡。
男人的天地,杀伐决断、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徒增一笑而已。
卿尘压下翻涌的心情,缓步上前,站到了他身边。她伸手试了试不时飘入大殿的风雨,对他道:“连皇宗司都如此疏漏,可见宫城、皇城两面也该整顿一下了,事已至此,该出宫的出宫,该换的就换吧。”
夜天凌扭头,唇角勾出淡淡浅弧:“清儿,有你同行,有时竟盼这山再高些、路再远些。”
卿尘亦笑道:“山高路远,走走看就是。真到了那绝顶,还有别的山,千山美景千山看,又何尝不好呢?”
夜天凌低头看着她道:“不错,怎么都好。”
夜雨略急,夜天凌将卿尘揽在怀中,避开了雨中寒气,一起往殿内走去。
进了寝宫,卿尘将案前一摞奏章指给他:“大概都好了,只是有几道你再看看,我拿不准。”
夜天凌在案前坐下,和她对视一眼,两人眼中竟都有些小小的恶作剧得逞的意味。
若此时有人在旁看到,定会忍不住猜想是什么人不小心落入了他们的算计。
当真说起来,群臣罢朝也不是闹着玩的小事。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从中枢到地方环环相扣处处关联,上下协调才能保证正常运转,如果忽然断掉这么多环节,诸事堆积如山,其影响自然非同小可。这也正是但凡有群臣击鼓跪谏,历朝皇帝无不如临大敌,被迫退让的原因之一。
但如今却似与以往不同。跪谏当日,中书省便宣旨,六部九司可将无法定夺之事直接送达天听,听候天子亲笔圣裁。
圣旨一出,致远殿中奏本倍增,众臣都等着看皇上如何能有三头六臂独自处理这么多朝政。谁知送进去的奏本第二天必定决断分明退发各处,御笔朱墨事无错漏,当真让群臣瞠目结舌。更有一些臣子看了本章朱批,竟汗颜退出了跪谏之列。据说老臣孙普读完朱批后,合本深叹了一句“国之德者,幸哉”,此后闭门称病,未曾再至太极殿半步。
自然不会有人知道,这一笔朱批出自两人之手。皇上没有三头六臂,只有一个可以信任如己的皇后而已。
夜天凌翻看了几道奏本,卿尘亲手取来一盏镂银宫灯放在案头,空气中立刻有股袅袅的淡香散发开来,宁神静气。
她见夜天凌取过朱笔在奏章上迅速写了几个字,再看他果然是将新帝即位大赦天下的奏请驳回了,笑着揶揄了一句:“薄凉寡恩。”
夜天凌未曾抬眸,目光专注在下一道奏章上:“我用不着赦这些作奸犯科之人笼络人心。”说着朱笔一挥,一份秋决的名单勾了出来,上面赫然便有邵休兵等人的名字。
如此很快处理了几件朝事,夜天凌只觉得今晚异常困倦,传殿中内侍将批好的奏章取走,以便明日一早发回各部司办理,他松弛了一下筋骨,往后靠在榻上闭目养神。
卿尘伸手替他揉着肩头,夜天凌闭着眼睛握了她的手,却不知不觉便沉沉睡去。
待他睡得深了,卿尘轻轻将手从他掌中抽出,起身将案头那盏光亮的灯火熄灭,悄声步出了寝宫。
寝宫殿前的禁卫都是严密挑选过的心腹之人,其中不少来自冥衣楼。卿尘将冥执叫来,低声吩咐:“随我出宫一趟,不要惊动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