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旧社会)就是这样。所有的人都在为别人做人,结果所有的人都没有人权,就连&ldo;位极人臣&rdo;者甚至皇帝本人都无法例外。当然,不是说每个人在实际上都活得&ldo;猪狗不如&rdo;,而是说每个人都无法保证自己不会沦为猪狗。
因此每个人都活得战战兢兢。皇帝害怕失去宝座,臣子害怕失去恩宠,显贵害怕失去权势,因为一旦失去,他们的境遇未必会比平民百姓好多少。
平民百姓当然更是贱若糙芥命如缕蚁。他们被称作&ldo;糙民&rdo;,也就是可以随便践踏、蹂躏、踩上一脚的意思。&ldo;青天大老爷&rdo;一声令下,就可以扒了他的裤子打屁股。如果胆敢抗争、申辩、讲道理,一个耳光就会扇了过来。人权?什么人权?没听说过。
没有一种制度来保证我们做人的权利,也没有一种制度能对我们的人权负责。因为我们自己都不对自己负责,谁又能对我们负责?由于长期不负责任,久而久之,我们就养成了一种习惯:一旦有事,便推诿于他人,比如说是别人要我们干的,或者是轻信了别人的谣言蛊惑,上当受骗等等。这几乎是中国人在检讨自己时最常规的方式之一,可谓无论贵贱贤愚鲜有例外。某大学便发生过这样的事:某教授主编了一本论文集,分稿费时自己先拿走一半。众人不服,告到系里,该教授竟然辩称:&ldo;不是我,是我老婆分的。&ot;的确,中国人在检讨自己时,&ldo;从来不是彻底反省自己的整个所作所为并为之承担责任,而总是把罪过推给外来的偶然干扰;如果说个人有什么责任的话,也只是由于&lso;不谨慎&rso;,让外来的尘垢蒙蔽了纯洁的本心而已。
&rdo;(邓晓芒《灵之舞》)这是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忏悔的。
前面说过,忏悔有三个前提:有罪,自知有罪,通过自我反省而自知有罪。这三条我们都很缺乏,尤缺第二条)所以,即便&ldo;最具忏悔意识&rdo;者,如巴金,得出的结论也只是自己不该&ldo;违心地&rdo;干了不该干的事情,或没有及时地&ldo;下决心&rdo;
不说假话,却无法意识到&ldo;我们该忏悔的并不是说了假话,而是真诚地说了假话&rdo;
(邓晓芒《灵之舞》)。而且所谓&ldo;违心&rdo;,说到底也仍旧是别人的不是,自己顶多只有一半责任(决心不够)。当然,巴金老人能把话说到&ldo;我们自己吃那一套&rdo;
这个份上,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了。
但这仍然不够。如果把事情归结为&ldo;违心&rdo;,那就仍然是把自己视为个无意识的工具,一个可以任意使唤的&ldo;齿轮&rdo;或&ldo;螺丝钉&rdo;。责任仍然是别人的,或历史的,没自己什么事。然而真正的忏悔却是要把自己的罪行视为自己自由意志的结果。不是别人要我做和这样做的,而是我自己要做和这样做的。这才需要忏悔,也才能够忏悔。不过,在中国要做到这一点,很难。
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是为自己做人,而是为别人做人,而且是专门做给别人看的。唯其如此,忏悔才变成了标榜,假话才说得真诚。因为无论我们怎样做,怎样表演,都是为了别人&ldo;看&rdo;。要看谦虚,就表演谦虚;要看检讨,就表演检讨;要看自轻自贱,就表演自轻自贱。总之,要看什么,就表演什么。如果自我批评吃不开了,就改成自我表扬。反正不管怎样,目的都只有一个,即他人的好评。
所以,真诚总是必要的。真诚,说明&ldo;态度好&rdo;,&ldo;有悔改之心&rdo;,则先前的过错便可以既往不咎,天大的罪行也就有了可以减免的理由。相反,如果不真诚,被人看穿,或视为&ldo;弄虚作假&rdo;、&ldo;装模作样&rdo;,则说明&ldo;态度恶劣&rdo;、&ldo;死不改悔&rdo;,不但不能宽恕,反而要罪加一等。至于所说是否真实,则没有人管。
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真正的&ldo;罪&rdo;只有一种,那就是&ldo;被逮住&rdo;;对他人最大的伤害也只有一种,那就是&ldo;揭短&rdo;(陈宣良《死与道德》)。这时,被逮住或被揭发的,也就只好&ldo;违心地&rdo;去做检讨。如果能够不&ldo;违心&rdo;,那么,按照他的&ldo;本意&rdo;、是决不愿意做什么&ldo;检讨&rdo;,在大庭广众之中出丑卖乖的。可见,违心不违心,并不是最重要的事。
所以中国人也没有忏悔,只有后悔。
后悔什么?后悔&ldo;不小心&rdo;或者&ldo;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rdo;。
结果,也就只有&ldo;教训&rdo;,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ldo;反省&rdo;。所谓教训,也就是下回注意一点,不要&ldo;被人看见&rdo;,或&ldo;露了马脚&rdo;。最多,也就是再加上不要听信谗言、意气用事,或者被人利用当了枪使等等。反省?反省什么?!我又没有错!
这也是我对某些人的&ldo;忏悔&rdo;不抱太大指望的原因之一。说到底,忏悔只是为了我们自己做人,为了我们自己能够心安理得地活在这个世上。如果你自己不想做人,或自以为问心无愧,我们也拿你没有办法。
但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想起了阿
q。
十二阿
q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