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自述》,彭德怀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第一版,第274页。)
第一节站不稳脚跟就无法去敲别人02
更新时间2010-9-199:44:30字数:2454
工具不足,战士们就自设小铁匠炉,到处捡美军飞机的废弹片锻造。仅第12军就建了四十多个铁匠炉,在八个月中自己制造了一万六千件工具,还有修理工具七万五千余件。
炸药不足,还是找美军帮忙,美国远东空军到处扔定时炸弹,一枚炸弹少的能掏出几十公斤炸药,多的能掏出七八百公斤炸药来,派上了大用场,废铁还可以用来打造工具。志愿军几乎每支部队都有专门拆卸定时炸弹的高手,像秦基伟15军的副连长庞海鱼、排长刘月荣等都是拆炸弹的高手。
后来,潜伏在朝鲜北方的敌特务报告了这个情况后,美远东空军司令威兰中将气得不行,只好不再扔定时炸弹了。这叫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楞的,楞的还怕不要命的。
从1952年1月起,美第8集团军司令詹姆斯﹒a﹒范佛里特中将指挥&ldo;联合国军&rdo;发起了旨在破坏中朝军队坑道工事的&ldo;高腿柜作战&rdo;,把重炮和坦克推进到高地上,并由航空兵配合,以重型炸弹轰炸中朝军队的坑道。
由于中朝军队初期建造的坑道工事厚度不够,坑道口也不够隐蔽,因而遭到的破坏也比较严重。3月3日至4月9日,敌机就炸毁我方坑道四十二处,杀伤人员二百多人。
不仅仅是敌人的破坏,另外,由于有的坑道地质选择不当,土质松软,春季冰雪融化,出现坍塌现象,也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于是有人开始怀疑坑道工事的作用了:
&ldo;这躲在洞里怎么打敌人呀?&rdo;
&ldo;这还算革命英雄主义吗?&rdo;
&ldo;这坑道还没搞好,就给人家炸塌了,还不如不挖。&rdo;
&ldo;还是搞掘开式好,省时、省力,便于发扬火力。&rdo;
这些牢骚话钻进了接替彭德怀主持志司工作的陈赓将军的耳朵里。1952年4月26日至5月1日,志司召开了军参谋长会议,统一了对于坑道工事在防御作战中的作用的认识。面对着会场上的指挥员们,陈赓坚定地说:
&ldo;现在敌我力量对比,可以说是旗鼓相当。敌人在装备上优于我们,但其余的优势如兵力、士气、正义性等等,均在我方,地形亦对我有利,我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和短处,也要看我们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机智灵活地发扬我们的长处去战胜敌人。过去我讲过,谁是最后的顽强者,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rdo;
针对有人提出的&ldo;掘开式&rdo;工事的优点,陈赓一针见血的指出:
&ldo;搞&lso;掘开式&rso;有千条优点万条优点,但有一条致命的缺点足以抵消它的一切优点,那就是它不易保存自己。保存不了自己,也就保存不了阵地。还谈什么消灭敌人?当然,打坑道要和野战工事相结合,保存自己要和歼灭敌人相结合。我们有了坑道,就不怕敌人炮火猛烈,不怕敌机狂轰滥炸,美国飞机再厉害,它总不能钻到坑道里来吧?&rdo;
陈赓还对坑道工事提出了具体而严格的要求,要求各军的坑道必须达到&ldo;七防&rdo;标准:即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防塞。
会议还统一了坑道工事的规格标准,要求坑道顶部一般厚度在三十米以上,坑道口顶部厚度十至十五米,能够承受住重磅炸弹的轰炸;每条坑道要有两条以上的出口,坑道内幅员宽一点二米,高一点七米;坑道内必须有作战和生活设施。
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使坑道工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技术要求和战术要求上,都更加完善起来。
至1952年5月底,中朝军队第一线防御地带的坑道工事和与之配套的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和各种火器掩体等野战工事已基本完成,全线基本形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
坑道工事很快就显示了它的价值。4月间,&ldo;联合国军&rdo;以小部队向志愿军阵地进攻六十余次,却无一得手。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时,&ldo;联合国军&rdo;平均每发射四十至六十发炮弹可以杀伤中朝军队一人;而1952年1月至8月,&ldo;联合国军&rdo;平均发射六百六十余发炮弹才能杀伤中朝军队一人。
在五、六月间的防御作战中,坑道工事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苏联军事专家们后来评价说:
&ldo;这是中国军队对世界军事学术的新贡献。&rdo;
美国人开始恐惧地将志愿军称为&ldo;闲居洞中的龙&rdo;。
日本人的研究结果是:
&ldo;中国军队的战术改变是很显著的,在秋季以前……始终是采取流动性很强的防御战术这种以前的常规战法……但分界线问题一解决,好像立即就改成全面的阵地防御了。在二十至三十公里的纵深挖掘了堑壕,用圆木和石料构筑了掩体,在反斜面上挖掘了长长的横洞。另外,炮兵好像也增多了,很多被想到是新的大炮发射口的横洞在这里那里的山腰里显露出了令人可怖的影子。……若从空中来看,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好像出现了一个长二百二十公里,宽二十至三十公里的巨大蜂巢。他们充分地发挥了先天的土工作业能力。&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