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整个过程并不会觉得恐怖,反而有点儿期待挖出来看到的会是什么。捡骨师傅终于挖出了一具有点儿破碎的枯骨,并一个个地拿了出来,稍微一用力,骨头就碎成粉末,那时候我才领悟到,原来人死后是真的会变为尘土的啊!如果火化成骨灰了情况可能好一点儿,但最后也还是放进一个格子,永不能见天日。一想到人生的结果如此,就觉得一片空虚。
后来我换个角度想,那就尽量做些事证明自己曾经在这个时代活过吧!有时候我觉得虽然活在这个世上,虽然只是个无名小卒,但还是幸运的,尤其我们这一代人,不仅仅见识人类进入了第二个千年,而切下历史的剖面来看,至少也经历了两岸变动得最剧烈的30年。
我们三十来岁这一代,处于台湾由封闭到开放的变化过程。30年来一下子涌入各种不同的声音,这也是需要时间去判断的。今年正好也是大陆改革开放30年,随着大陆逐渐开放,变化势必会比台湾还大,大家都会是参与其中的一分子,我们只能学着去听别人的声音,尊重并忍受别人不同的声音。
2009
2009年,我的书《我们台湾这些年》出版了……
这些文字,前前后后也改了近十次,每次都增删了一些内容,终于成为各位读者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当然,就在付梓之后免不了还会发现一些可以增加的内容,难免会有&ldo;哎呀!还可以再告诉大家某些事&rdo;这样的遗憾。只能说,对于这本书,我仍然觉得不够完美,似乎还有可以再改善的地方,再改动的欲望可以说是没有停止过,但这样下去是没完没了的,因此只希望如果大家够捧场,我还有机会写下一个30年时,再来跟个老头一样啰嗦个没完。
所谓&ldo;三十而立&rdo;,不过看来我是还没立起来就又趴了下去。在过了意气风发的年纪后,不得不承认我跟芸芸众生一样,一点儿都不特别,我只能把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当做人生丰富的借口。写这一系列文章,算是为人生的这30年做个纪念吧!就如同我一开始所说的,希望这些文字,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台湾及台湾人的想法,至少代表了我这一代的人,或者代表了某些群体。期待在两岸剧烈改变中长大的这一代,慢慢成为社会中坚的年轻人都能学习尊重并理解对方,化异求同。这本书若是能有这些小小的助力,我就足感欣慰。
后记
两岸的&ldo;70后&rdo;,都成长在一个变幻莫测、无比神奇的时代。
在我们成长的这30年里,历史的洪流一次又一次地摧击着两岸:1975年,蒋介石逝世;1976年,毛泽东逝世;1978年,蒋经国力排众议提出&ldo;台湾十大建设&rdo;,直接推动了台湾经济腾飞;同一年,邓小平开启了令世界震惊的&ldo;改革开放&rdo;,改变了内地几代人的生活走向;1979年中美建交,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岸关系进入新时代……回想自己的30年成长历程,跟大多数人一样,我常常觉得在这&ldo;伟大的时代&rdo;里自己似乎太过平淡。然而仔细回想,我个人的命运早已如一叶小舟,顺着时代的大潮在顺势往前激流。人在船上,常常觉得自己没动;时代感召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却常常浑然不觉。这也是我动笔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而更重要的原因却在于,我这些年工作、生活在内地,深深感到,两岸的交流大多限于政治层面,两岸民众之间其实是相当陌生的,彼此都不太清楚对方这些年究竟有着怎样的生活。我近几年频繁来往于两岸之间,或旅游或工作,每次在内地,总会有朋友问我各种各样关于台湾的事情,有些问题有时会让我感到不适,而我的回答又往往令对方不满意。本来,我们应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历史因素让我们渐行渐远而产生许多误解与矛盾,这实在是历史的悲剧。
于是,我决定动笔撰写自己在台湾30年的成长经历,以及这30年间台湾社会的变迁。让两岸普通民众之间多一些了解,正是我写作的初衷。我完全没想到,我的文章发到网络上之后,竟引发两岸读者热烈反响,成为&ldo;天涯杂谈&rdo;最热门的文章之一。这足以说明,两岸普通民众层面的交流,已经刻不容缓。两岸最近一年来的种种举措,可以说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民众的渴望,真是万幸。
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国本来就是最符合两岸人民利益的事,我们可以在这个前提下异中求同,携手共创民族的再次盛世,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但是,台湾的部分民众对大陆怀有戒备心理;大陆这边又不明白,为什么长久以来一直在释出善意,部分台湾人却总是不领情。后来我才慢慢体会到,这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彼此的不了解。因历史造成长久的分隔,彼此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ldo;理所当然&rdo;地去想象对方,而不认真或根本不愿意去探究为什么对方会去这样想、这样做。我想,唯有更多的了解,两岸的心最终才能真正走到一起。
开始写这篇文章是在2007年6月返台期间,那时有许多的资料可以查询,也有许多人可以让我进行口述史般的访谈,以求从一件又一件的历史事件中找寻一般民众生活点滴的线索。我成长的这30年,刚好赶上台湾社会变动最剧烈的3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次文化方面,似乎都突然在这些年间整个爆发出来。有些事,糙民如我,没有直接参与或只是耳闻,我只能想办法在短短的文字内表达出它的前因后果。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我对自己成长往事的真实记录,让大家知道,这些年台湾老百姓都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通过&ldo;一个&lso;台湾70后&rso;30年成长经历&rdo;这样的回忆文字,能让两岸普通民众之间的沟通更加真实,真切,真诚。
记得在我20岁时,意气风发,立志在10年后的30岁,学胡适《四十自述》来写个《三十自述》。但10年就如一夕狂饮,在那种吐了又喝,喝了又吐的丑态中过去,一夕醒来发现自己仍然一事无成,而台湾,每天都在改变。我谨以自己这些文字,献给两岸之间每一个最普通的读者:不管历史走向何方,生活还将前行,我们依然血浓于水。
廖信忠
2009年4月于台北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