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不同情香茜姑姑,哪怕明知她空着两手被逐出宫去,会很可怜,也不同情。
这不是我狠心,而是她一开始就搞错了报复的对象。
因为决定召书女入宫的不是我,决定不再让书女入宫的也不是我。罚她跪在冷风口里生病,将她逐出宫中的都不是我。
她不敢去怪罪那些真正造成她麻烦的大人物,却只敢欺压比自己弱小的小太监小宫女。这样欺善怕恶的人,姑姑帮了,真的会有福报吗?还是让她拿着钱快快活活的出宫去,继续作恶?&rdo;
一番话,说得文鸳眼神变幻,竟没来由心虚起来。
然后只听素着脸的小姑娘又道,&ldo;我祖母也是信佛的,打小就常给我们兄妹讲行善积德,因果报应的故事,却不要我们一味的做滥好人。因为佛经上也说,除恶即行善,纵恶即行凶。当佛遇到凶人时,也要拿起降魔杵,除魔卫道。何况我们凡人呢?我自进宫以来,受姑姑关照颇多,所以多嘴劝姑姑几句,还望姑姑勿怪。&rdo;
文鸳定定站在那里,半晌没有出声。
直到念葭不放心的撩起门帘,探头来看,才打破了这一份静默。
文鸳倏然长叹,&ldo;枉我自负诗书满腹,却不如你一个小丫头有见识。只恨我没有你这么一个好祖母,早早的把我点醒。&rdo;
她忽地的看着宁芳,&ldo;你想做人上人吗?我能助你!放心,不是皇上。&rdo;
看文鸳姑姑也不避她,依旧在门口探着头的念葭听着吓一大跳。
宁芳也愣了。
她这话里的意思有些深啊!
文鸳又道,&ldo;我知你不慕权势,可你既然入宫,自该知道在这宫里,或者说在这天下,没有权势是何等的朝不保夕。否则你的父亲何以要去桃县当县令?你们姐妹又何以入宫,骨肉分离?你也不必急着做决定,且想想吧。那香茜的私财我会将你的一半送来,至于我答应你的条件,依旧算数。&rdo;
说完,她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只是走前,那战意熊熊的双眼给了宁芳极深的印象。
她终于明白,为何文鸳姑姑一直不肯出宫了。只怕她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辅佐贵人,为周家平反的人吧?
象文鸳姑姑会打听宁家的事,宁芳自然也会了解她的过去。
周家世代乃是史官,家风清正严谨。
而周文鸳的父亲在侍奉先帝起居注时,因为如实记录先帝一桩丑事,被判宫刑。她父亲不堪受辱,又无钱赎罪,愤而自尽。
先帝震怒,把周家女子没入宫廷,充作奴婢,男子则流放千里,发配边关。
进宫的女子很快都在操劳的生活中折磨而死,只有周文鸳,因小时格外聪明伶俐,被永泰帝元配,孝恭皇后看中,召到身边伺候。然后一步步,爬到今天。
只可惜还没等她成长起来,孝恭皇后便过世了。
而文鸳姑姑因为书读得好,又极守规矩,说来还是皇后娘娘亲自调理过的人,便到了繁英殿执掌教导之职。
虽然在宫中也算是颇有权势,可又有什么用呢?就好比香茜,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姑姑,可到底是仆,一个不好,就被打落尘埃,逐出宫庭了。
而宜华公主,不管她犯了多少错,只要她占着公主的身份,是宫中的正经主子,皇上还不得护着她?
所以周文鸳这些年在宫中过得颇为纠结。
她深恶这个宫廷,不想多事,也不想和宫里人结交太深。但父亲的冤屈又沉甸甸的压在她身上,让她想替父亲翻案,替边关可能还活着的周家男丁们,争取一个活着返回京城的机会。
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她得有个得力的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