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饥饿的盛世怎么样 > 第58章(第1页)

第58章(第1页)

然而,事情并不止于打击假道学这么简单。在打击假道学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清代帝王对&ldo;真道学&rdo;的反感和排斥。

按理说,&ldo;道学&rdo;或者说&ldo;理学&rdo;,要求人们践行圣人的教导,做正人君子,忠君孝亲,对专制统治是有利的,历代莫不大力提倡。然而专制主义的历史发展到清代,就连这种&ldo;道学&rdo;本身,也成了专制制度扩张的妨碍。

原因很简单。理学固然有维护&ldo;纲常&rdo;的一面,同时也有追求自我完善,要求人格独立的一面。儒家学说为士人们设定的最高人格理想不是功名利禄,而是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是成为顶天立地的完人。

早期儒学都对人的自由意志极为推崇。孔子说:&ldo;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rdo;孟子则说:&ldo;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rdo;一言以蔽之,原始儒学要求其信徒能在权力面前挺起腰杆,而不做随声附和的应声虫。儒学一方面要求其信徒尽力为皇帝服务,同时也要求他们不能放弃对自己人格尊严的坚持和精神价值的追求。在世俗层面,儒学信徒对皇帝和权力秩序服从尽礼;在精神层面,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以&ldo;圣人&rdo;自期,追求&ldo;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rdo;。希望自己能够通过道德砥炼,成为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在精神上远远超越帝王和其他权力者。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严光,曾出山帮助刘秀取得天下,刘秀登基后想召他做官,他不肯接受,而是隐居富春山耕钓自娱。及至唐代,虽然唐太宗妄想使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但是李白仍然可以做他的帝师梦,希望自己能在&ldo;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rdo;后,&ldo;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rdo;,逃离权力的控制。

但是,君权像恶性肿瘤一样,是世界上最具扩张性的事物之一,它不允许任何独立的事物存在。专制权力的独占性本质驱使它永远努力冲破一切限制,挣脱所有束缚,深入社会每一个角落,毒化每一个细胞,直至最后整个社会在它的紧紧拥抱中窒息而死。士人的人格追求,在专制达到极峰的清代就成了君权的障碍。

清代的建立,与以前诸朝不同。在入关以前,满族社会中带有大量的奴隶制因素。雍正皇帝说:&ldo;满洲风俗,尊卑上下,秩然整肃,最严主仆名分。&rdo;其他清代人也一再说:&ldo;主仆之分,满洲尤严。&rdo;&ldo;我朝君臣之分极严,尤非前朝可比。&rdo;传统儒家君臣关系是完整的互动关系,&ldo;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rdo;,双方各有各的尊严底线。然而入关之后的清代皇帝却以满洲&ldo;主奴名分&rdo;偷换了,或者说改造了数千年以来的君臣关系,使之变成了赤裸裸的主子和奴才关系。他们要求,作为臣子,不但身体要属于君主,他的心灵也应该属于君主,不应该有任何自己的独立意志、独立需求,特别是个人尊严。雍正皇帝就曾直截了当地说过,大臣要无时无刻不与皇帝统一思想,不许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他在《朋党论》中说:&ldo;要根除朋党之源,那么全国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要统一思想,那么一切是与非的标准都必须唯我是从。&rdo;&ldo;你们各位大臣如果将朕之所好者好之,所恶者恶之,是非画一,则不敢结党矣。&rdo;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从雍正开始,清代帝王就想方设想挫辱、打击那些在帝王淫威面前拒不低头的大臣。在乾隆以文字狱打击&ldo;假道学&rdo;尹嘉铨之前,雍正就以冤狱打击过&ldo;真道学&rdo;杨名时。

杨名时,号凝斋,江阴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从大儒李光地受经学,造诣益深。历任直隶巡道、贵州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年)擢兵部尚书,总督云贵。

杨名时性格强毅端方,是一个有根底的理学家。程朱理学给了他牢固的价值基础,使他在居官过程中,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他提督顺天学政时,废寝忘食,&ldo;虽流金之暑,见其阅卷,所著白布衫渍汗成浅皂色,不暇易,炳烛至夜分不卧,群笑其自取苦也&rdo;;做直隶巡道,细大必亲,无留狱,无隐情,乡民颂为&ldo;包公在世&rdo;。(《碑传集&iddot;杨凝斋先生名时传》)他以诚为本,对宇宙、社会和人生做了严肃的哲学思考,著作颇多。按理说,这样的臣子,应该深受皇帝欢迎才对。然而事实却相反,由于他对很多事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事事与皇帝划一,屡屡招致皇帝反感。

雍正皇帝说杨名时&ldo;性喜沽名钓誉&rdo;,不能做完全驯服的奴才,就是因为有所&ldo;自恃&rdo;,所恃是什么,就是自己的理学人格。&ldo;自以为记载数篇腐文,念诵几句史册&rdo;,就敢和皇帝辩论。雍正斥责他&ldo;只图沽一己之虚名,而不知纲常之大义,其心实愿父为瞽瞍,以成己之孝,君为桀纣,以成己之忠&rdo;,&ldo;君父且不顾,岂尚计及于吏治民生乎?夫以盗名之邪念,至欲以君父成己之名,在家则为逆子,在国则为逆臣,天理尚可容乎,其罪尚可逭乎?&rdo;

专制制度下,反腐是除掉政治障碍的最便捷途径之一。为了打击杨名时的&ldo;道学气&rdo;,雍正刻意制造大案,借杨名时的政敌举报杨贪污受贿之机,将杨逮捕。以杨名时&ldo;得过盐规银、税规银和平余银约计八万两&rdo;及收受了下属范溥的几样礼品为罪名,定为贪污罪。其实,收受陋规一事,律无明文,事在定养廉银之前,其时各省皆然,这项陋规收入,也大部分是补贴了公众支出。而收受下属几样礼,也是当时官场的常事,以此定罪,显然是故意周纳。

把杨名时打为贪污犯不是雍正真正的目的,雍正是想通过办案,搞臭杨名时的名声,把他从&ldo;真道学&rdo;打成&ldo;假道学&rdo;,以杀一儆百,打击大臣们的&ldo;自为之心&rdo;。所以他秘密授意审案官,在审问时,对杨名时极尽挖苦打击之能事,力求使杨名时出&ldo;洋相&rdo;。

雍正认为,一杀掉杨名时,有可能使杨名时成为&ldo;比干&rdo;,遂了他&ldo;杀身成仁,舍生取义&rdo;的心愿。所以对付杨名时此等&ldo;种类&rdo;,重要的不在&ldo;治其身&rdo;,而是&ldo;治其名&rdo;&ldo;治其假誉&rdo;,不择手段地恶心他、作践他,让他&ldo;假道学,真光棍&rdo;的&ldo;丑恶面目&rdo;大暴露,让周围的人都以为他确实虚伪可鄙,也让他本人都自惭形秽,精神颓丧。承审官按照雍正的授意似乎全做到了,不仅让当堂观审的&ldo;闻而笑之者亦甚多&rdo;,(《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而且整得杨名时哑口无言,低头认罪。

乾隆之审问尹嘉铨,其灵感完全来自此案。乃父乃子,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雍正对待大臣之严酷苛刻,本已经登峰造极。乾隆又青出于蓝,后来居上。为了保证大权独揽,乾隆皇帝上任之后一再拉大君臣距离,造成皇帝高高在上,群臣匍匐于下的政治局面,以确保君主的意志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都畅通无阻。乾隆朝大臣的地位,比雍正朝,又有大幅降低。

历代帝王都期待名臣、功臣、忠臣的出现。比如雍正就屡屡称他的臣子李卫、田文镜、隆科多等为&ldo;国家伟器&rdo;&ldo;朕之功臣&rdo;&ldo;不世出之忠良柱石大臣&rdo;&ldo;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