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塞北三朝之辽21集免费观看 > 第48章(第1页)

第48章(第1页)

潘美也是百战名将,当然明白杨业所说。当时潘美的内心也许是很矛盾的,又想立功,又觉得杨业说得有理。所以当监军王侁犯坏,挑唆杨业的时候,潘美就默而不言。反正你去打,输了是你的,立了功是我这个主帅的。但是他也觉得杨业说得在理,将军放心,你率军去,我埋伏弓弩手,一旦你回来的时候,弓弩手帮你打退敌兵。杨业上马领着自己的儿子和部将,就追到陈家谷跟辽军决战。杨业军刚一动,监军王侁贪功,登到高处一望,不见辽军旗鼓。他下来就跟潘美说,大功告成,没想到杨业这老儿还真行,居然把辽军打退了,我看不到辽军的队伍了,咱们也进军吧,不能功劳都让老儿抢了。

潘美没主意了,就听了监军的话下令进军,宋军全部出动。大军走了不到二十里,前线有百姓和溃兵跑来,说宋军败了。杨业再忠勇异常,毕竟以寡击众,也还是败了。王侁一听宋军败了,马上跟潘美说,咱们撤吧,赶紧跑,杨业这支偏师就几千人,覆没就覆没,咱要把整个西路军这几万人都搁在这儿,回去拿什么跟皇上交差啊?东路军将领回朝之后,全都受到降级处分。本来这是皇上“将从中御”,瞎指挥的结果。但曹彬很会揣摩皇上的心思,主动代皇上揽过,说天子圣明,都是我指挥不利,您随便惩罚我吧。皇上的气才稍微消了点儿,但东路军将士回来还都降三级,咱要全军覆没,得降多少级?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咱赶紧跑吧。潘美一听这话,明知道如果大军一撤,杨业必然全军覆没,但当时私心战胜了公义,就跟着王侁带着大军跑了。

等杨业奋战到了陈家谷口,一看援兵早就没影了,一个弓弩手都没有。此时杨业身上七十余处创伤,衣甲战马全部被鲜血染红,部下剩了不足百余人,后边辽国追兵逼近,马上就到。杨业悲愤异常,对自己的部下说:“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宋史杨业传》)你们赶紧突围,我一个人挡在这儿,你们突围之后,把战役的经过上报当今天子,为我鸣冤。部下被杨业的伟大人格所感召,“众皆感泣,不肯去”(《宋史杨业传》),没有一个愿意走的,回过身来跟辽军决战,最后全部战死,无一生还。杨业在跟辽军激战的时候,刀锋所及之处,几百具辽军尸体倒在地上,他骁勇异常,有点儿当年赵子龙长坂坡前,七进七出的感觉。但是也有一种说法是辽军统帅耶律斜轸想生擒杨业,下令不得伤害,他砍你就让他砍,看他能砍多少,一会儿他累了没劲儿了,掉下马来,你们再去逮他。杨业杀了很多辽兵,最后辽国大将萧挞凛趁杨业不注意,暗放一箭,射中杨业的战马,杨业掉下马来,被生擒了。被擒之后,辽国统帅耶律斜轸得意扬扬地问杨业说,你与我国角力三十余年(杨业降宋没这么长的年头,从这句话看出来,杨业在北汉的时候,可能就跟辽国打仗了),今有何面目相见耶?你不是无敌吗?这回被我逮着了吧?你有什么面目见我啊?史籍记载,杨业叹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宋史杨业传》)杨业对耶律斜轸说,皇上待我很不错,让我讨贼捍边,我想保卫边疆,报答皇上,现在为奸臣所迫,打了败仗,不是我打不过你,是因为奸臣迫害,致使王师败绩,我确实没有面目存活。《宋史》记载:“乃不食,三日死。”绝食三天,殉国而死。评书演义里说他碰死在李陵碑,实际上是被俘之后绝食三天,不屈殉国而死。

杨业的事迹被朝廷得知,监军王侁革职充军,主帅潘美降三级调用。评书演义里说是潘美迫害杨业,可能是觉得王侁不够迫害杨业的资格,王侁官太小,让这个人迫害杨业,显不出杨家将的伟大,所以找个大官来迫害杨业。潘美确实负有责任,身为主帅,在明知王侁不对的情况下,没有制止,是失职行为。但是真正迫害杨业的,确实是监军王侁,而不是潘美。所以王侁革职充军了,潘美降三级使用。当然,潘美是后来的真宗皇帝的老丈人,跟太宗是儿女亲家,所以又提升上去了,这是后话了。

杨业殉国之后,《宋史》中有这样一段评价:“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你别看他没怎么念过书,但是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杨业殉国时,几个儿子跟他一起牺牲了,但有一个儿子突围出来了,这就是评书演义里大家耳熟能详的杨家第二代六郎杨延昭。

第5节杨六郎镇守三关口

杨业最终以死明志,壮烈殉国,他的几个儿子也在陈家谷一战中几乎全部殉国。有一个儿子突围出来了,他就是杨家将的第二代杨延昭,也称杨六郎。那么杨延昭为什么被称为杨六郎?是因为他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吗?

杨延昭并不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那他为什么被称为杨六郎?各种说法莫衷一是,比较公认的一种是,北斗七星第六颗是将星,专克辽国,所以宋朝人就把杨延昭称为杨六郎。杨延昭在宋朝为将,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跟辽国作战。实际上,他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玩行军打仗这种游戏,杨业非常高兴,说“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宋史杨延昭传》),每次出征都把杨延昭带在身边,这样杨延昭战场上的事见多了,打仗也就很有经验。前面讲过,高梁河之战,太宗皇帝的马陷在泥潭里,是杨延昭把皇上背上来的,还要把自己的战马给他骑;陈家谷之战,又是杨延昭一马当先跟着父亲冲进去,最后终于突围生还,他本来就是战功赫赫的一员小将。杨业殉国后,朝廷觉得对他不起,于是厚待杨氏子孙,杨延昭的官职也是屡屡上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