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雪白血红和雪冷血热 > 第100章(第1页)

第100章(第1页)

赵尚志好像看不到,或是看不透上头的这种扑朔迷离,或者根本就不去理睬这类东西。他看到的是最简单的真理、事实,那就是游击队根本没有拒敌于游击区之外的实力。于是,就有了12月24日《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给省委的报告》中的这样一段话:

我们并不是要找一个有绝对保障的根据地,在现在主客观的力量和环境上,也不可能,我们不过是依根据地来解决休养疲劳,躲过敌人优势力量和藏蓄军事中要品,靠游击战术来补助根据地之不足,特和(原文如此‐‐笔者)开展扩大游击战争罢了!

把省委和中心县委的指示、批评都否了。

而且,&ldo;不可能有绝对保障的根据地&rdo;‐‐这个被东北抗战实践证明了的观点,&ldo;打&rdo;字当头的赵尚志,应该是最早意识到并提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种观点,认为抗联最终不得不退往苏联的原因之一,是对建立根据地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建立起像江西中央苏区那样的根据地。是这样子吗?试想一下,如果&ldo;围剿&rdo;中央苏区的不是国民党军队,而是日本关东军,再大搞无人区、&ldo;集团部落&rdo;,那会怎样?

既然不可能有绝对保障的根据地,没有根据地又不行,那该怎么办?赵尚志主张向敌人统治薄弱地区突击,到那里去开辟新区。

可能是和者盖寡,甚至没有和者(哈东支队内部应该有的),再加上赵尚志这时还未恢复党籍,在党内没有发言权,上级还是要求&ldo;不许敌人侵入游击区一步&rdo;,结果自然是不可能。虽然珠河中心县委认为赵尚志&ldo;政治右倾&rdo;,&ldo;又恢复他过去的精神,深深地障碍着党团正确路线的顺利执行&rdo;,但他的&ldo;右的机会主义&rdo;好像也未因此而受到打击。不是党员,党内不能打击,临阵换将也不合适,况且从珠河游击队到哈东支队,那队长和司令都是选举的。

1934年冬反&ldo;讨伐&rdo;是&ldo;死守&rdo;,之后的春季、夏季反&ldo;讨伐&rdo;没有这个口号,也还是老办法。敌来我走,敌走我回,烧几间房子算个啥,几天就盖好了。没想到这次会是这等规模,而且长期、反复&ldo;讨伐&rdo;,更没想到还有归屯并户,搞&ldo;集团部落&rdo;这一手。待到明白过来,觉出不对了,已经晚了。

赵尚志率东征部队回到珠河地区的时间,应在8月10日左右。哈东的伏天,本该绿荫遮天,禾浪涌地,如今却是狼烟冲天,遍地焦土。昔日的红地盘好多成了无人区,一间间房子烧得只剩下房框子,朝天张着焦黑的大口。而在日寇选定的那些地点上,被刺刀驱赶到那里的失去了家园的人们,正在刺刀下修建&ldo;集团部落&rdo;。

这是个血与火的夏季,太阳与地球一起燃烧,官兵眼里也在喷火冒烟。

留守部队有的已经突出游击区,有的还在区内与敌人兜圈子。赵尚志率直属队和2团由道北西进,迅速越过滨绥铁路,插至双城县东部,与3团和汪雅臣的&ldo;双龙队&rdo;会合,在敌人背后发动袭击,摧毁&ldo;集团部落&rdo;。

9月10日,正是秋季&ldo;大讨伐&rdo;枪炮轰鸣、烟火弥漫之际,珠河中心县委召开执委会议,决定3军主力东征延寿、方正,进而向牡丹江沿岸突击,开辟新的游击区‐‐在实际上认可了赵尚志的主张。

一年后的夏天,珠河中心县委也不得不东去汤原投奔3军、6军,这个近两年间&ldo;满洲国&rdo;无插足之地、曾被称为&ldo;最好的反日根据地&rdo;就彻底丧失了。

东征北进

提起黑龙江,人们就会想到北大荒。由于今天黑龙江省的东南部,当时属吉林省,就使今人对北大荒这个地理概念难免产生混乱。而在20世纪30年代,因其地理位置,还有&ldo;北大荒&rdo;、&ldo;东大荒&rdo;、&ldo;西大荒&rdo;之分,只是往往都把个&ldo;大&rdo;字省略了,而称之为&ldo;北荒&rdo;、&ldo;东荒&rdo;、&ldo;西荒&rdo;。

3军主力离开焦土狼烟的哈东根据地,踏上东征之路,那去处就是东大荒,即今天的佳木斯及其以东地区。

松花江沿岸本系北满最富饶之区。沃野千里,人烟稠密。俗称之为&ldo;东大荒&rdo;。两岸平川漫岗,依山漫江形势雄胜,系游击活动优良之地区。一九三二东北革命高潮时,松花江沿岸最为汹涌。尤其是松江下游,抗日部队曾与敌寇对抗甚久。一九三三年松江下游尤有一九三二年革命高潮之余波(如一九三三年土龙山民变)。抗日救国之思潮在人民脑海中酝酿已久。殆至一九三六年始形成火山爆发之势。但当时敌人在松江两岸,尤其是下游统治闲散,武装部队大部均系地方武装队伍。寇军力量亦较少。交通线除松江水道而外,宁佳路至一九三七年春始完成。客观形势完全有利于游击活动之发展。

1939年10月12日《冯仲云给中共中央的工作报告》中的这段文字,在1936年出自日本人之手的《满洲共产匪の研究》中,也能得到证实:&ldo;各地的自卫团员已成为匪贼的部下,当匪贼来时,团长亲自迎送,或亲手交付子弹,或调查报密人质等的财产状况,经常秘密联系。&rdo;&ldo;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在现有的同情者通匪人中,有很多是当地有势力的人物。&rdo;&ldo;在活动地区衣食由自卫团、警察队、木材商等提供。&rdo;&ldo;日满军警的警备力量达不到的地区的自卫团莫如解散,其存在只能成为供给匪团武器子弹的来源。&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