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小网剧算是他正式意义的处女作,之前演的剧要不然是上学期间为蹭学分打的白工,要不然是因为他打了导演而彻底流产。
青春校园,带点儿穿越的奇幻因素,据俞扬的分析说,是抓住了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当时俞扬建议他走的路子是,抓住年轻人的需求,毕竟公司小且穷,需要大把大把的现钱,和大把大把的知名度。
作为扛把子艺人兼大股东,简抑演演网剧,再配合着上上综艺,就是为公司发展谋福利。
但简抑以大股东的身份拒绝了这个提议,并在自己本科老师的推荐下跑去演了一两年话剧,之后就以此刷了刷各大电影导演的眼缘,捡到了个不轻不重的配角,头也不回地迈入了电影的圈子。
一直走到了如今。
宫商角徵没因他不帮着赚钱打名声而颓废,俞扬想方设法走出了别样的路子,顺带不知不觉地收回简抑作为大股东的身份。
这挺好,他是他,俞扬是俞扬。
他们倒是各不相欠。
至于小年轻们的演技培训,算是简抑看在多年交情的份上,给俞扬的一份礼物。
俞扬也积极采纳了他这前大股东的建议,给签约进来的每个小年轻都打好文化的底子。
简抑倒真希望俞扬能签进来一些师出名门的学霸孩子,但以宫商角徵以前的体量和俞扬本身的扣扣搜搜,这希望倒是不大——哪怕现在宫商角徵的体量不小,俞扬挑选艺人的原则依旧没有与时俱进。
相貌周正,有一技之长,肯吃苦耐劳,无不良嗜好便是全部原则,至于脑子灵不灵光,是不是科班出身,那都不重要。俞老板已经准备好了踏实耿直人设、美貌笨蛋人设、吐槽役人设等,任小年轻们对号入座。
另外,俞扬费了些心力,和公司所有经纪人一道,整顿了小年轻的粉丝圈子,不设粉丝后援会,不设粉丝官方群,主打一个散养粉丝,如果发现有粉丝打着偶像的名义集资,公司这边第一个报警。
“他们走流量路线的,组织不起来粉丝,可赚不到钱哦。”本身没啥固定粉丝圈子基本与流量绝缘根本不怎么赚钱的简抑适时跟俞老板说了些风凉话。
俞扬神秘莫测地笑笑:“那就把他们打包进组,无休拍剧拍综艺好了,总能赚到通告费和出场费。”
“有些能唱能跳的小朋友接接商演也不错。”
好吧,他还是高估了俞老板的底线。
当然事实上,俞扬也没怎么压榨员工劳动力,不然也不会放着简抑这尊可以来快钱的财神爷不管,让财神爷随便接戏,抽空指导下年轻人了事。
而小年轻们的行程安排,基本是由一对一的经纪人专门处理,保证是符合他们本人能力与意愿才接下。
总的来说,进入宫商角徵的艺人多半有在公司干一辈子的打算,合约期满离开也能收获满满的知识积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公司里有专门的营养师和医师,经纪人也基本都是公司的老员工,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公司管理层,和俞扬一样,只是顺带带一个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