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头号教书匠 > 第15章(第1页)

第15章(第1页)

他敢骂。孔子骂宰予,可谓狗血喷头。宰予,字子我,生卒不详,&ldo;黄埔二期&rdo;的,言语科。据《论语&iddot;公冶长》,有一次,宰予大白天睡大觉(宰予昼寝),被孔子发现,结果遭到痛骂。这里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就是《论语》一书提到孔门弟子,只要是描述性的,一般都称字,比如颜渊、子路、子贡、子夏、曾皙、冉有。个别的还称子(先生),比如曾子(曾参)、有子(有若)。只有在记录孔子原话时,才称名。因为按照当时的礼节,长辈称呼晚辈、老师称呼学生,每个人称呼自己,都称名。比如孔子对尊者说话,就自称&ldo;丘&rdo;;对学生说话,就自称&ldo;吾&rdo;;称呼学生,则一律回、由、赐、商、点、求等等。叫学生而称字,是&ldo;非礼&rdo;;说自己称字,也是&ldo;非礼&rdo;。所以我们看一些电视剧,孔子自称孔仲尼,曹操自称曹孟德,真是觉得可笑。孔夫子如果看了这些戏,非给那编剧和导演一耳光不可。

六伤心事与玩笑话(3)

这个规矩是不能不讲究的。因为名为卑,字为尊。这叫&ldo;尊卑有序&rdo;,是礼。依礼,后辈称呼前辈,平辈相互称呼,都要称字,否则也是&ldo;非礼&rdo;。但如果是对长辈、老师、君主说话,提到同辈,也只能称名,以示对长辈、老师、君主的尊重。《论语》是后世儒生编的,在陈述句中提到孔子的学生,当然必须称字,包括对宰予。事实上宰予在《论语》中出现五次,四次都是&ldo;宰我&rdo;,只有这次是&ldo;宰予&rdo;。为什么呢?恐怕是因为他挨骂。

孔子怎么骂宰予?他说:&ldo;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rdo;杇,就是把墙壁抹平。粪土,就是脏东西、污秽物,包括粪便又不限于粪便,也就是垃圾吧!垃圾垒的墙,当然没法粉刷,也不值得粉刷。孔子说宰予是朽木,是粪土之墙,等于骂他是垃圾。何况还有&ldo;于予与何诛&rdo;。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宰予这家伙,我都不知道骂他什么才好!

宰予被骂作垃圾,孔子还要说&ldo;不知道骂他什么才好&rdo;,简直就是深恶痛绝了。然而宰予挨骂的原因,却不过是&ldo;昼寝&rdo;。这就不能只看表面情况,要到孔子后面的话去找原因了。孔子在后面说什么呢?孔子说:过去我对别人,是&ldo;听其言而信其行&rdo;。现在我要改了,改成&ldo;听其言而观其行&rdo;。从什么时候改的?就从宰予开始。看来,孔子痛骂宰予,是因为他说话不算话。可能他原本信誓旦旦要奋发图强,结果却来了个&ldo;昼寝&rdo;,岂非骗子?

当然,事实上宰予并不是骗子。相反,他也是孔子的好学生。后来,子贡搞&ldo;造圣运动&rdo;,宰予也是出了大力的。据《孟子&iddot;公孙丑上》,宰予甚至说&ldo;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rdo;,意思是尧舜都比不上孔子。好嘛!孔子一顿臭骂,竟骂出个&ldo;骨灰级&rdo;的忠实信徒。于是我们就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或者说,孔子为什么会成为他学生心目中的圣人?

原因我想也很多。比方说,在文化上,孔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学术上,孔子出类拔萃,总其大成;在道德上,孔子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教学上,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这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就不说了,何况恐怕根本就说不全。这里只说其中之一,那就是孔子真实坦诚的人格魅力。

孔子真实坦诚吗?是。他甚至不掩饰对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憎恶或厌恶。据《论语&iddot;子路》,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怎样才可以叫做&ldo;士&rdo;。士,原本是当时一个特殊的阶级或阶层(请参看本书第五章第五节),大约相当于现在的&ldo;知识分子&rdo;(李泽厚先生便如此翻译)。不过在孔子那里,阶级或者等级,是要和&ldo;品级&rdo;相匹配的。匹配,才叫名副其实。比如&ldo;君子&rdo;,原本是阶级或者等级(贵族)。但在孔子那里,同时也是品级。因此,一个人,光有君子的身份地位还不行,还必须同时具备君子的品位和修养,才配称为&ldo;君子&rdo;。子贡的问题也如此。他问&ldo;何如斯可谓之士矣&rdo;,其实就是问:究竟怎样才配称为&ldo;士&rdo;。

对此,孔子的回答是:爱惜羽毛,懂得羞耻,出使四方,不辱君命,就可以叫做&ldo;士&rdo;。子贡问:次一等呢?孔子说:族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亲称赞他尊敬长老。子贡又问:再次一等呢?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这就是浅薄固执的小人了,不过马马虎虎也可以算作最次一等的。子贡再问:现在那些搞政治的人怎么样?孔子的鄙夷立马溢于言表:&ldo;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rdo;斗,就是量斗;筲(音稍),就是饭篮。斗筲之人,也就是度量狭小见识短浅的人。所以这话也可以翻译为:哼!那帮家伙,算得了什么!刚才说过,就连那些&ldo;言必信,行必果&rdo;的&ldo;硁硁然小人&rdo;,都勉强可以算作最次等的士(亦可以为次矣);而所谓&ldo;今之从政者&rdo;,却是&ldo;何足算也&rdo;。可见孔子对当权派的评价,还在小人之下。更值得注意的是,孔子的这种蔑视还要毫不掩饰的表现出来,岂非性情中人?

六伤心事与玩笑话(4)

孔子甚至还干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据《论语&iddot;阳货》,有一个名叫孺悲的人想见孔子。孔子不见,让门房对他说自己病了。可是,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就&ldo;取瑟而歌,使之闻之&rdo;,也就是又奏瑟又唱歌,还故意让那人听到。这意思就再清楚不过:我没病,好着呢!就是不见你!为什么不见,不清楚,反正是不给面子。

顺便说一句,孔子是很喜欢音乐,也会唱歌的。《论语&iddot;述而》说,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与人歌而善),就一定请那人再唱一遍,自己&ldo;而后和之&rdo;。和,音贺。这个&ldo;而后和之&rdo;是什么意思?是唱第二段?还是唱另一声部?我认为是伴唱。比如《好汉歌》,第一句是: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这是独唱。接下来是:嘿呵嘿呵参北斗哇,水里火里不回头哇!这就是伴唱。所谓&ldo;与人歌而善&rdo;,按照李零先生的翻译,就是&ldo;发现别人唱得好&rdo;。和别人一起唱歌,发现别人唱得好,孔子就心甘情愿地做伴唱。大家想想,孔子这人,是不是特可爱?

我们还可以说一件证明孔子可爱的事。孔子有个学生叫言偃。言偃,字子游,&ldo;黄埔三期&rdo;的,文学科,当过武城的宰。子游做武城宰的时候,孔子曾经去参观或者视察。据《论语&iddot;阳货》,孔子一到武城,就听到了&ldo;弦歌之声&rdo;。孔子就笑了,说&ldo;割鸡焉用牛刀&rdo;。这意思也很明白:巴掌大的地方,也用得着一本正经办教育,搞礼乐教化?子游说:学生听先生讲过,君子学习礼乐就有爱心,小人学习礼乐就听使唤(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马上就改口说:同学们,阿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是开玩笑。

孔子真是开玩笑吗?未必。我们知道,武城是鲁国国都曲阜附近一个小邑,大约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一个乡。子游在那里推行礼乐教化,多少有点小题大做。所以孔子的&ldo;割鸡焉用牛刀&rdo;,就至少有点调侃。但这事不能较真。巴掌大的地方,那也是地方呀!礼乐教化既然&ldo;放之四海而皆准&rdo;,你就不能说小地方用不着。所以,子游一较真,孔子就不好再调侃,只好打哈哈,说&ldo;前言戏之耳&rdo;。当时的神态,我想一定很好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