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奋斗这部看上去很奋斗实际上反奋斗的剧现在还没出来,或者说到底奋斗不奋斗。。。
数叶觉得自己掉进了一个坑。
这个坑不是因为他突然跟陆涛似的多出了一个爸爸,还是那种特牛逼的爸爸。
老实说这个坑跟别人其实没多大关系,完全就是他内心的产物。
一开始,他就是觉得广告赚钱,而自己确实需要赚钱,顺带给自己找了一个广告好玩的借口一头扎了进来。
后来做着做着,因为做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小小也满足了他的一些嗜好,或者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叫做追求,他还真的觉得挺好玩的。
再到后来,阿张跟他讲了广告的几种形态,他就彻底不淡定了。
这几天他偶尔回想阿张的话,虽然阿张一直说广告是一种商业手段,跟艺术无关。甚至某种程度上还跟艺术相悖。
但明摆着的,他越是这么说,越是证明有人曾经把广告当成了艺术在做,而且做得很成功过。
广告其实跟电影一样,有着太多的流派和争论,阿张可能是一种流派,所以不遗余力地推行他的学问而批判另外一种。
这当然没有什么邪恶或者正义之分,数叶觉得这样才是正常的,一种学问必须得有不同的意见出现才能显得生机勃勃。
数叶只是好奇,是哪些人,是什么样的人,做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竟然把阿张口中的要满足大众口味的广告和艺术结合了起来。而关于广告的艺术,又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他天生学文科的命,对于数据和科学一点也不感冒。
倒是一听就艺术派就有种兴奋。
广告,艺术,这听上去就很牛逼的样子。
……
关于这些个问题,李然倒是曾经告诉过数叶一个名字。
伯恩巴克。
数叶在传大图书馆那一百万多册书里面找过几次。却没找到这个人的书籍。
后来才知道,阿张说的那句:“广告著作无经典”是真的。
不像表演或者戏剧,有一堆蒙太奇理论或者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之类的大部头神书。
或许是广告这门学科的历史不太长,知道上个世纪出才初现。或许是业界普遍认为案例的实用性要比理论强上很多。所以广告学科的书籍,多数是一些案例集子或者个人心得的小册子。被安放到三层很偏僻地一个角落。数叶在一个同学的推荐下选了几本看,有《拉斯克尔的广告生涯》有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这两本书其实属于两种不同的派系,或者说属于两个不同的时期。
前者是属于商业广告萌发时期的东西,主要是结合事迹,对广告这个名词提出一些定论。后者则是现代广告趋于成熟时候的产物,讲的是广告原则和公司管理。作者写书的时候用的都是自述的口吻。抛开那些他看得半懂半不懂的内容,数叶稍微概括了下。
前者是讲一个广告人做广告和经营广告公司的故事。
后者……貌似也是。
额,好吧。还是从讲述口吻的语气来分析。
大体来说,《广告生涯》的语气是那种我很牛逼,你要知道我很牛逼,牛逼到不行。
《广告人的自白》则是那种我虽然很牛逼,但是我不说我牛逼,你也千万不要认为我牛逼。
……
数叶花了一个多小时把这两本书给翻完了才发现,写这两本书的俩人最近他在上课的时候隐隐约约听到过。
貌似一个提出了现代广告的定义,一个则被称为现代广告之父。
俩人建立的广告公司到现在差不多都百来年了,竟然还能屹立不倒,而且排在全球前列属于李然口中那一拨一百亿的公司。
他叹了口气,难怪这么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