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吸人大法
许良作为两个产业的直接经营者,自然对自己的产业有多少人一清二楚,很利落的报出了答案。
“算上报社各部门正式职员,及造纸,印刷等作坊工人,连同报童等等边际人员算在内的话,报纸上下产业就养着两百七十六人。
而玻璃作坊,几乎招用了城外萧家村大部分的成年男女劳力,实际人数在一百一十一人,可以说养活了他们大半个村子。
另外申明一点,我所说的养,是指他们仅靠这一个工作,就足以养活自己以及一家。”
众人听到这两个数字,都是忍不住呼吸一顿。
在这个年代,能提供出让几百个人安身立命的工作岗位,这已经足够让人心神震动了。
报纸产业主要人员都集中在造纸及印刷的作坊之中,两百多人看似多,其实也就刚刚满足需求,随着以后报社扩大经营,以后需要的工人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严格来说,无论是许良办的报纸各作坊还是玻璃作坊,都已经不能称作作坊了,而应该叫做手工工场。
在没有条件进行机器生产的情况下,通过人力规模化和集约化,把生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产能压低生产成本。
手工工场是手工作坊和工厂的中间阶段,生产模式是以人力手工生产,因此只是在西安府经营的两个小产业,也需要招募几百个工人才能满足生产需求。
听起来,两个产业加起来也就养着四百来号人,似乎也没有多少,但是这个数字在这个年头听起来还是有点吓人。
农业社会手工作坊,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作坊主和家人或者学徒帮工一起从事生产活动,一个作坊能有十来个人算是顶了天了。
以前他们只知道报纸和玻璃器物卖的红火,但是具体如何经营,又是什么规模,这些事情在人都是不知道的,陡然听到就这么不声不响的两个产业,养了这么多人,他们都是惊住了。
章宰却不以为意,工业化这种闻所未闻,没有历史经验的东西,在他看来很不靠谱,土地的矛盾不去从农业解决,却从什么工业去解决,这怎么看怎么乱来。
即便许良拿出自己作坊来说事儿,在他看来还是不够。
“即便如此,也不过区区三四百人罢了,于万万千千的农民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你觉得吸纳这么一点人口就能缓解人地矛盾,那老夫只能说黄口小儿不知所谓了!”
章宰用拐杖狠狠杵了一下台面,一下子吸引住所有人的注意力。
这句话确实点醒了众人,让他们从刚刚许良列举的实例中回过神来。
好像是这么回事儿啊,三四百个人看起来确实很多,但是即便只拿西安府一地的人口来参照,三四百这点人都不够塞牙缝的。
一府之地的农民何其多,几乎九成的人口都是农民,再过个两三代,人口数量又要增加不知多少。
而许良这点产业就吸纳这么三四百人,说能解决土地兼并确实有点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