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目的
朱元璋最终还是答应了许良的要求,毕竟人家这要求也不算太过分,不然的话万一许良开口就要个宰相的位置,那岂不是双方尬住了?
建都是大事儿,自然不可能全部交由许良,那就在他头上安排个侍郎镇着,既满足了他的要求,又不会出什么差错。
既然要进仕途,那么以后自然也要按照仕途的规矩来,不管你许良热衷建都之事为的是啥,只要头上有个上司顶着在,那你就没有什么发言权,一切事情都在朝廷掌控之中。
老实说,许良是有些失望的,朱元璋这给个红枣却在里面塞个苍蝇,确实有些恶心人了。
这上头有个人压着,自己说话不好使,那干这活儿还有什么意义?
想了想,许良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朱标,看来只能以后找标哥撑撑腰了。
“小民谢陛下厚恩,此后定然尽职尽责,不负陛下今日之期望!”许良高声谢恩,虽然这结果并不怎么符合预期,但心里仍然是高兴的。
毕竟此前一直苦恼无法进入仕途,而现在终于得偿所愿了,这门被自己敲开了,好好把握住,未来的路要好走的多。
其实一跻身仕途就能有个工部郎中的职位,这已经能羡慕死绝大部分的儒生进士了,这可是实实在在正五品官员,如果不是许良立下救驾天功,说什么也不可能这么安排的。
毕竟他一不是儒家人,又不是正经的科举出身,二来他也才二十出头,实在太年轻了。
按照正常的路径来说,要熬到正五品级别的官员,还是朝廷六部中枢的任职的五品官员,足够把一个年轻人熬成白胡子老头才能走到这一步了。
朱元璋给出的官职看似不大,又是工部这个清水衙门,但实际上已经相当离谱了,这也好在许良有救驾之功在身上,不然以后都堵不住别人的嘴。
事情敲定了,朱元璋本来想把许良给打发走了,但是朱标却把许良带出了宫殿之外,一君一臣却私下聊起天来。
对此朱元璋倒也没什么意见,严格来说许良虽然在朝廷任职,但是已经属于是太子一党了,朱标对自己人展现亲近这也是应有之意。
皇宫的花园当中,原本还有太监紧紧跟着朱标,毕竟朱标大病初愈,身边没个人伺候着上上下下都不放心。
不过朱标却摆了摆手,把太监宫女都给屏退了,只和许良两人一边走着一边聊天。
朱标身体还是有些虚弱的,所以走的不快,许良也控制着自己的速度,慢悠悠的跟在朱标的后侧方。
“适才大殿当中孤的暗示,启华肯定是听懂了的,只是孤不明白,为何启华固执的要选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去做呢,以你的功劳,完全可以选个更有前途,也更轻松的事情的。”
朱标在一个池塘边的石凳上坐下,随后看向了许良,这个问题他在大殿就想问了。
按照他的想法,他更倾向于把许良丢进翰林院,反正许良在学术上自成一家,正好可以在里头和其他的学士辫经论道,同时作为观政熟悉朝廷事务熬熬资历,等待自己登基之后,就可以把许良调入六部担任实职发挥才能了。
这样的路线基本上朝廷最好最快的一条仕途通道了,基本上都是科举最顶尖的那一小撮进士才能有这样的待遇,朱标也算是为许良煞费苦心,他是真的打算以后任用许良的。
让许良进入仕途并不单纯是因为他救驾之功,早在朱标回京之初还未病危的时候,他就已经向朱元璋举荐过许良了。
本身他所看重的,从一开始就是许良与众不同的各种学识和主张,例如科学之道,例如工业化之设想。
从青山论战对农业社会之内生矛盾的讨论之后,朱标就一直保留着变法之想法,而许良的工业化设想,是目前他看到的最有建设性的一条路。
是以朱标希望许良能在身边,自己时常可以与许良探讨这些事情。
而许良自请建设都城,这是朱标没想到的事情,这种事情谁都可以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自己的商鞅的。
“殿下是知道的,许良入仕之追求,意在推行工业化,意在推行科学之道,可殿下您真的认可这工业化,认可科学吗,将来殿下登极大宝之后,会支持许良行变法事吗?”
许良神情认真,自己要做的事情,在洪武一朝根本就不可能展开,希望全在朱标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