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之后,东京才撤销了这些要求。
太平洋危机和大西洋彼岸德国潜艇战的日益扩大(一九一五年德国潜艇击沉了
&ldo;卢西塔尼亚号&rdo;轮船,,终于使国会认识到美国必须为战争作准备,国会并且呼
吁建立一支&ldo;首屈一指的&rdo;海军。一九一五年,威尔逊政府授权海军部部务委员会
制订一项建造一百五十六艘军舰的计划,要使美国在五年之内拥有&ldo;一支世界上无
敌的最强大的海军&rdo;。一九一六年六月英德舰队在日德兰海域爆发大海战,两个月
后美国国会通过这项法案时,又把时间缩减为三年。
德国由于没有能够打破英国皇家海军的洋面制海权,因而重新强调潜艇战。威
尔逊力图限制德国发动潜艇袭击,德皇对此的反应模校两可,这使得美国同德国有
可能发生的战争更加迫近了;威尔逊在一九一七年四月重新当选总统之后,这种可
能性成为事实了。由于美国缺乏两洋作战能力,因此排除了同日本对抗的可能性。
威尔逊宣称,美国之所以参战,是因为&ldo;必须保障民主在世界上无受害之虞&rdo;。他
派遣一支强大舰队火速越过大西洋,同驻扎在斯卡帕弗洛的英国皇家舰队会合。鉴
于这种情况,美国有必要同日本达成和解。国务卿罗伯特&iddot;蓝辛和日本大使石井菊
次郎怕爵匆匆忙忙地在华盛顿举行外交谈判,又签订了一项貌合神离的协定。该协
定千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公诸于世,它重申&ldo;门户开放&rdo;,而美国对日本攫取的领地
予以认可,并承认日本在中国拥有&ldo;特殊利益&rdo;。
这种把东京和华盛顿之间的根本分歧掩饰起来的做法,避免了太平洋地区的一
场战时危机。威尔逊总统希望一九一九年的凡尔赛和会能导致世界各国在国际联盟
的倡导下实现普遍裁军,但由于日本坚持要继续控制德国昔日的领地和继续驻军西
伯利亚(表面上是为了援救白俄部队),并且美国的盟国强迫德国接受极其苛刻的
条件,威尔逊的希望化成了泡影。
几个月的争吵将使威尔逊提出的乌托邦式的十四点计划付之东流。分歧最大的
问题之一是,日本不仅要国联同意把它从德国手里夺取的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
和马里亚纳群岛交给它托管,而且硬要控制山东。英国已经同意支持日本的这些要
求,交换条件是日本帝国海军在地中海帮助它对付德国潜艇。美国的反对却丝毫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