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我们台湾这些年2读后感 > 第56章(第1页)

第56章(第1页)

上海热的高潮甚至可以在一些综艺节目里看到。比如说啦,当时有个政治模仿秀的节目,里面有个单元,就由艺人大炳来模仿当时的民进党主席谢长廷,搭配一个上海姑娘夏帏老师,将一些经典的闽南语歌曲改编后用上海话来唱,顺便做上海话教学,这个节目还一度引起轰动。

我对这次上海热的第一印象是,拿起一本讲上海的书,里面刚好讲到古北,配了一张图片‐‐仰角拍摄一位穿着时髦、戴着墨镜的女人在高档住宅大楼的中庭花园中散步的镜头。由此我对那一带有了个大概的印象。没想到,过了几年我会经常在那里出没。

早期到上海的台湾人都算是比较有钱的台商阶层,群聚效应的结果,使得他们几乎都在古北那一带居住。所以,这里一些专做台湾人的生意,或台湾人开的餐厅、商店应运而生。

当然,也不是所有台湾人在上海做生意都那么顺利。有时候在一些台湾人开的餐厅里吃东西,会突然有台湾人跑过来跟你攀亲带故地搭讪,跟他聊起来后,他还会告诉你一些此地人心险恶、投资风险之类的事情,最后免不了留下一句要投资找他,一副古道热肠的样子。等到他走后,餐厅老板又会过来跟你说那个人有多坏,专门骗台湾人,不要相信他之类的警告。原来,这一带也是所谓&ldo;台流&rdo;的出没地,尤其是仙霞、水城路一带的餐厅。这些人大多数是早年就来上海经商,但失败后又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敢回台湾的。好一点儿的,就乖乖地留在这等家里微薄的接济,恶劣一点儿的,就专门欺骗更后来的台湾人,造成了不少的问题与纠纷。

但换一个角度讲,台湾人对上海也常有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比如大多数人的记忆都还停留在&ldo;十里洋场&rdo;的风华上,要不就是类似老式留声机传来的&ldo;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rdo;那种情调当中,非要亲自到这里来才体会到,真实的上海,也是一样柴米油盐的社会。

其实上海本身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一直觉得,《长恨歌》的最后其实是一个隐喻:长脚代表的是一切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现代社会,杀死了王琦瑶代表的旧十里洋场的风华,不仅杀死她,还要继续消费&ldo;老上海情调&rdo;的最后记忆‐‐李先生送她的首饰。

话说回来,那本杂志在几年后,又在封面大做一次文章,不过标题改为&ldo;上海大撤退&rdo;,鼓动大家往二三线城市发展。不过这时,大家也比较能一笑置之了。

亲民党成立

亲民党是在2000年&ldo;大选&rdo;后成立的,党主席是宋楚瑜。虽然说宋楚瑜在当初参选&ldo;总统&rdo;时是以无党籍候选人参选,但竞选班底团队也都是当初在省政府里的那些人马子弟兵。再换个角度来说,就算你以无党籍身份当选,没有政党奥援[1],你的这些政策要谁替你背书呢?对于没选上的宋楚瑜来说,若要延续他的政治生命,组党当然是他唯一的选择了;就算选上了,这也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宋楚瑜在省长任内,一直强调自己是&ldo;新台湾人&rdo;,在选举时的团队也叫&ldo;新台湾人服务团队&rdo;,其实就已经有政党雏形了。后来几经波折,在&ldo;大选&rdo;后不到两个礼拜,这个新成立的政党终于定名为&ldo;亲民党&rdo;。

亲民党在糙创之初,延续了宋楚瑜省府团队的魅力,享有较高的支持度,除了原本他的手下外,许多成员也来自国民党与新党‐‐亲民党成立后,新党又被边缘化了不少。不过这些脱党加入亲民党的,也大多是一些墙头糙。基本上,这是国民党泛蓝分裂之下的产物,也是一个以宋楚瑜个人魅力在支撑的政党。

到了2004年&ldo;大选&rdo;,连战与宋楚瑜搭配竞选,再不幸落败,亲民党及宋楚瑜的声势也大不如从前了。再加上宋楚瑜参加2006年的台北市长竞选时,得票数居然只有6万票,怎一个惨字了得。果然,以前那些墙头糙们为了自己的选举考虑,纷纷又跑回国民党。元气大伤的亲民党,现在也正面临着泡沫化的危机。

那几年,有好事者将台湾政坛上几个主要政党比喻为古典四大名著:

国民党‐‐《红楼梦》:《红楼梦》里的贾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剩空壳子。

民进党‐‐《水浒传》:《水浒传》的梁山泊,山头分布,以造反起家,谁也不服谁。

亲民党‐‐《西游记》:《西游记》中以孙悟空撑场面,其余均为跑龙套的。

台联党‐‐《聊斋》:《聊斋》是鬼话连篇。

[1]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

2001

乡土剧

乡土剧的流行,从这两年开始火爆起来。或许不应该说是乡土剧,精确来说是用闽南语来发音的连续剧。这个原因就跟之前说过的,因为资源集中,北部较发达,使用国语为主流,南部发展较慢,是北部人(尤其是台北人)眼中的乡下,又惯于用闽南语,所以&ldo;乡土剧&rdo;这一词的使用多少也包含了电视台的刻板印象。长期以来如老三台八点档的连续剧,几乎都是以国语发音,大家看连续剧说国语都习惯了。民进党上台后,标榜&ldo;本土&rdo;,在政治影响下,以闽南语来发音的连续剧,逐渐变成主流及收视率的保证,许多演员也只好纷纷学闽南语,这其中以无线电视台的民视以及有线电视台的三立为闽南语剧的大宗。

2001年绝对轰动的闽南语连续剧是《飞龙在天》,这部片在大陆某些地方电视台也有配音回放过。故事描述的是在中法战争前后的台湾,一家叫忠义堂的武馆,师父带着众徒弟徒孙参加反法战争的故事。而其中也夹杂了武馆里恩恩怨怨、亲情爱情的故事。这部连续剧跳脱以前闽南语剧总是一些小市民婆婆妈妈般的啰嗦,启用了一批年轻的演员,像贾静雯当初就是拍了这部片而大红的。

这部剧在一开始其实没多少人注意,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口耳相传的效果之下,几乎是一夕间引爆,结果满大街小巷,一到8点,一定会听到主题曲&ldo;飞龙,飞龙,飞上天……&rdo;

其实也并不是说它的剧情编得多好多吸引人,应该说,它的剧情常常极不合理。比如说,死的人其实没死,重新出现后武功又更高强;再不然就是演得欲罢不能,为了增长集数,编剧绞尽脑汁制造冲突戏码,加强悲情火力。所以,这类剧一定都有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坏人和受尽欺负的好人,但通常坏人到了后期又会改邪归正,一起对付新出现的坏人。在剧中,居然还出现什么&ldo;海贼王&rdo;之类的角色占领台湾(奇怪!那时候台湾不是应该被日本人统治了吗?)。所以,这样的剧情几乎已经变成一种恶搞,但观众居然就会为了知道下一集还会出现什么新的恶搞而继续看下去。《飞龙在天》在那个台湾已经有一百多台可以看的情况下,居然创下12的收视率,一演就演了快300集。当年某大学的合唱比赛,居然有个系就是演唱《飞龙在天》的主题曲,可见这部剧的影响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