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直至现代却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在近些年来随着中成药生产的扩大,在国内外大
有复苏和再发展的明显趋势。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综合论述传染病、流行病理论与治疗规律性的
重要部分,共10卷,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校正医书局孙兆、林億校勘刻印后通行于
国内外。
流传后世而影响巨大者,现存有明赵开美的影宋刻本和金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
本。宋校正《伤寒论》,或称宋本《伤寒论》,以及金成无已《注解伤寒论》,在宋、
金以后,历代及日本刻本之现存于国内者,有60多个版本。若计其节录、别本、发挥、
集注、方论等,目前国内各图书馆收藏之国内外版本有近700种,1990多次刊印。由此
即可见其历代流传影响之大了。
《伤寒论》在大量治疗传染病、流行病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症
状病候表现、治疗过程与预后等等之共性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综合分析,从
而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症的理论学说。即将当时几乎年年常发的许多热性病,按其发病
初期、中期、末期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不同治疗的反应与结果,分为辨太阳病、辨阳
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此即历代所称的&ldo;辨伤寒
六经病&rdo;,由此构成了该书的主体内容。有的学者视六经病为六个症候群以帮助学者学
习理解。实际上,太阳病所论基本上是综合论述了许多传染性或流行性疾病初发的症状、
征候表现,以及切脉等四诊之要点和治疗之原则方法等。如果未经治疗或治疗失当,疾
病继续发展,则依次出现少阳、阳明……等征候,以上是三阳经。如果治疗得当或及时,
尚属易治或能获得良好结果,否则,该病就传至三阴经,即太阴病而少阴病而厥阴病,
其治疗的难度也就随之而增加,甚至不能治愈而死亡。在这些辨症论治的过程中,张仲
景以其渊博的学识,以及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各种传染病、流行病与不同病人体
质等不同反应所表现的千变万化的征候,作出了颇富科学思想的综合、分析、论述和预
见性结论。与此同时,张氏还以&ldo;平脉法&rdo;、&ldo;辨脉法&rdo;、&ldo;伤寒例&rdo;(一说为王叔和
整理时所加),集中论述了伤寒的切脉与切脉诊断等问题。
《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即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体系。它以六经辨症为纲,方剂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