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彤再次确认院门关好了,然后就向里面那间走过去。
这是她和严硕明商量好的。
付红不太擅长做饭,两家还是搭伙吃饭就行,灶台靠着里面,所以他们住里面这一间,等周寒和付红来了,住外面那一间。
管彤走到门口,刚要拿钥匙开门,抬头就看到了严硕明砌的灶台,还没干透,大铁锅也放在了地上。
看着还挺似模似样的,除了小点儿,跟在老家的时候用的锅灶差不多。
过两天这灶台干透了,就能用上了。
管彤开门进屋,隔断帘已经挂上了,用的是她从空间里选的浅绿色的尼龙窗帘布。
之所以选这个面料,是因为它耐磨性高、透气性好,还不容易起褶。要是脏了,拿湿布子擦擦就干净了。摸起来手感也不错。
窗帘和门帘也是一样的,这样可以保证一定的隐私性。
管彤往下拽了拽隔断帘,挺结实的,应该不会用着用着掉下来。
撩开隔断帘,管彤进入里间,两边算是对半分的,大小差不多,管彤从空间弄了一张上下铺带柜子和书桌的交错床出来。
本来她担心里面面积不够,所以选得是爬梯,把床放上一看,好像放梯柜也是可以的,于是管彤就换了带梯柜的床出来。
这床是管彤选了空间里面最朴素、最不花哨,完全原木色的床拿出来的。就算款式与现在大多数的上下铺不同,也可以推到木匠的身上去。
这样里间从梯柜到墙面还有四五十公分的距离,管彤又拿了两个木支架的墙面折叠桌出来,等严硕明回来钉在墙上。
里面给孩子们睡,暂时孔锦绣睡上铺,严新恒和严新瑜睡下铺。这样再加上原本床下面自带的书桌,他们三个学习的时候可以互不打扰。
外面这边,就是最简单的实木上下铺,上下都是一米五乘两米的。
没客人的时候,她和严硕明睡下铺,有客人的话,她和严硕明睡上铺。
现在三胞胎还小,可以睡在摇篮里,再大点儿的话,就可以去里屋睡了,现在都是小孩子,身高不高,可以对脚头睡。
管彤估计等里屋睡不下的时候,他们就会从这里搬走了。
要么是严硕明换了新工作,分配了新房子。要么就是可以自由买卖房屋了。
上下铺的旁边,窗台下面,管彤放了一张三抽桌,和两把椅子。这些桌椅还是当初从谢大江那里收来的呢。
桌上都铺着油布,上面压着玻璃,玻璃下面可以压照片或者剪报什么的,都是很符合这个时期的时代特色的。
管彤又在进门口的地方放了个柜子,放她和严硕明日常的衣服。
周寒那边的布置跟这边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就是隔断帘和窗帘门帘都是天蓝色的。
虽然现在他们孩子少,但保不齐付国立夫妻和孔繁中会过来看望孩子,总还是要给他们留出住宿的地方来的。
房子太小,实在是没有客厅和餐厅的位置了,只能把三抽桌的位置暂时当做餐桌使用,一般也不需要招待客人。
至于厕所,那是没有的。这边晚上都是在木制马桶或痰盂上解决,然后第二天再去公厕倒了,白天就直接去公厕上厕所。
管彤又一家放了一个马桶和一个带盖子的痰盂。
之后还是觉得这屋子里缺什么东西,来回找了好几遍,最后还是严硕明回来后,准备洗手的时候,管彤才发现,这屋子里到底少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