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都要等师父睡下后,他们才敢休息,而且睡觉要机灵点,一旦师父有招呼,立时就得应声,随叫随到。师父晚上咳嗽要为他捶背并赶紧端痰盂,甚至连提夜壶都是他们分内的差使。早上天不亮他们就得起床,给师父打好漱口水、洗脸水,然后轻轻走到师父炕边叫醒他,服侍他穿衣服。吃饭时,当师父的饭银多,一般不与小宦官一起,而是另摆大桌,有说有笑,边吃边聊,小宦官们则绝不可高声谈笑。遇到难伺候的师父,就该小宦官倒霉了。末代太监孙耀庭刚进宫时,曾伺候穆海臣。此人在宫里被称作&ldo;穆二首领&rdo;,乃小德张的徒弟,为人出奇地吝啬,谱儿摆得却特别大。他吃饭时每顿八个菜,缺一个也不行,否则就扯嗓子骂、抡巴掌打,而且小太监必须要等他吃完了,才能吃他剩下的饭菜。每逢年节,小宦官还得向师父送礼。送礼多,提升便快一些;送礼少,一辈子也甭想抬头。
然而,宫里的师父并不讲究包教包会,小宦官学规矩礼法,全凭各自的心机。因为师父从不具体指导,更不详细讲明要求,原因在于宫里的忌讳多,一些事情只能那么做,而话是不能说破的,所以随师父当差的时候要仔细看、认真听,要反复琢磨、私下练习。师父注意的是实际的行动,如果哪个地方做得不好,轻则挖苦一顿,重则挨责打。清宫里有规矩:许打不许骂。这也是由于宫里忌讳多,骂人时可能带出不受听的话来。因此,师父对小宦官往往是先打后说话。有时出了大错,不许吃饭或关禁闭,也是常有的事。
同时当徒弟的小宦官,因进宫时间有先后也会有上下之分。先进宫的称&ldo;陈人&rdo;,后进宫的称&ldo;新人&rdo;。陈人在新人面前也可以摆架子、逞威风。尽管如此,两者都属宦官中的最下层。在其之上,有回事太监、掌案太监、带班太监、首领太监、总管太监,再往上则有宫内二总管、大总管,可谓是层层节制,一级压一级,而各级之间的生活差别也大得很。仅就伙食一项言之,清光绪年间则例,宫内总管太监每餐菜四十品,首领太监三十品,宫内各处所的首领太监每餐也不过两三个菜,而执役的小太监每餐都是一饭一汤,其他空宫、门头及打扫处的太监则都吃大锅饭、大锅菜,仅能填饱肚子而已。可见,同样是太监,其生活差别不啻天壤。
清代太监中地位最高的称&ldo;督领侍&rdo;,其官衔从清初的无品级,到康熙年间的五品衔,再到雍正年间的四品衔,直至清末的二品顶戴。督领侍是有权有势的大奴才,有时连皇帝对他们也比较客气。据曾任末帝溥仪宫中伴读的溥佳回忆,当时管理养心殿事务的大总管阮进寿,二品顶戴,派头很大。他在宫外建有豪华宅院,家里有使唤的奴婢,出门有专用的马车,并养了好几匹良马,供其玩乐消遣。出入宫廷时,他后面总跟着四五个太监,分别拿着衣包、烟袋、水壶等常用之物,随时侍候他。隆裕太后的总管太监张兰德气派也很大,俨然主子一般。他平时与太后吃一个灶,每餐与隆裕太后一样,菜四十品,有太监二十七人侍候。端康皇太妃宫里的首领太监刘承平,专门设有自己的账房、茶房、膳房、客室等,并有十二名太监侍候他泡茶、打饭、穿衣、收拾屋子等一应杂务。这些人穿的是绫罗绸缎,虽然形式不能与皇上一样,但论舒适也差不了多少,住的房子也是十分讲究。即使是他们养的哈巴狗,每天也都照例领猪肝、鱼虾,与皇上的宠物一样。论及差使,宫里的总管太监与首领太监一天到晚除了在主子面前献殷勤、讨主子欢心之外,倒也没什么事情可做。溥仪时的督领侍张德安,平时只是偶尔到养心殿问一问溥仪的生活起居。闲下来的时候就戏弄哈巴狗,或找下边的人陪着玩骨牌、说笑话,再不就是琢磨着如何争宠、舞弄权势;计算着买房子置地、开买卖赚钱;或者无缘由地责打下人取乐。
其实宫内的总管太监、首领太监,其俸禄并不是很高,每月最多不过百余银元,绝不够如此挥霍。其生活之所以如此阔绰,是因为另有发财之道。
一是收受贿赂。宫内太监收受贿赂的途径多得是,最简单的一点,朝中文武大臣及各地方官员递呈御览的奏折必须经由太监转呈,官员觐见也需太监禀报。若没有&ldo;红包&rdo;,奏折就可能被压下来,要想面见皇上那更难上加难。至于宫内所需物品的采办,显然也是太监们收取乃至索取贿赂的好时机。据清廷的太监回忆,&ldo;辛亥革命&rdo;之前,凡是有权势的王公大臣、封疆大吏,很少有不向大太监贿赂的。袁世凯因为隆裕太后迟迟不发表《逊位诏书》,一次就向小德张贿赂了三百万两银子。
生活中的等级差别(2)
二是盗卖宫中宝物。皇宫中的宝物多,即使是皇后、贵妃们也时常会把一些物品拿出宫去变卖,或者偷回娘家去,太监们的小偷小摸更是司空见惯。所以历代都有大量的宫中文物流失民间。清末皇宫中盗窃成风,且不说小的古董陈设随时都会丢失,就连寿皇殿中百余斤重的金钟都被偷了出去。据溥佳回忆,一次他从宫中下学,正巧遇见守宫门的军卒拦住手拿旧椅子的太监盘问。太监说是拿椅子出宫修理,但军卒一检查,发现椅子下面有一夹层,里面藏了好几件金器。
三是小太监孝敬。按宫中惯例,每逢年节小太监都得向师傅送礼。送礼多,提升便快一些;送礼少,一辈子也甭想抬头。像清末李莲英、小德张之类的大太监,徒子徒孙很多,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些人往往以一个师傅为核心,形成一个个的小集团,营私舞弊,相互包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