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盛只瞅了一眼,回身立刻提溜了个小太监去看,不一会儿,人回来了,道是乾清宫后面的做饭值房,正在备膳,留了个灶眼一直燃着,天干物燥,火星没留神就冒出来了。
胤禛盯着他,听他说完,就有点牙痒痒。
他一扬下巴,冷声道:“去,告诉值房的奴才——凡事不可不为之预防,宫中火烛,务必小心,再小心!”
苏培盛在旁边,觑着皇帝脸色,就知道他铁定是想到了前朝那件事。
康熙十八年,太和殿因为御膳房值守太监的疏忽,烧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火,火势烈烈,令人心惊胆寒。
火乘风势,金銮大殿,顷刻之间,化为焦土。御膳房的负责人以及当事的太监,被处以绞刑。
也就是那一年,吴三桂叛乱,太和殿大火一事,更添不祥,康熙帝龙颜震怒。
那时候,胤禛尚在襁褓之中。
这件事,也是他后来长成了一些。听孝懿仁皇后私下里说的。
直到他二十岁,也就是康熙三十六年,太和殿才在废墟上被重新搭建了起来。
这件事给胤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登基以后,虽然日理万机,但对于紫禁城的防火事宜从来没有少了重视——不管是三大殿的镀金铜缸,还是东西六宫中随处可见的铁缸,内里都储存满了水,就是为了不时之需。
胤禛对那小太监命令完后,抬头皱眉瞧了一会儿那围房的房檐,还是不放心,他转头又吩咐苏培盛:“即刻传朕的旨意——让内务府造办处,把乾清宫日精门、月华门这一带的围房……
他沉吟了一下,摸了摸腰上,立即改口道:“不,把宫中临近做饭支出的房檐,统统给朕改成风火檐!以昭慎重,防范于未然!”
所谓风火檐,紫禁城里又叫做封护檐。
这是一种对于梁头的保护,使木头不至于直接暴露在外面,这样一来,即使做饭值房飘起了火星子,落到风火檐上,也不会有着火的危险。
苏培盛连声答应着,招手喊来了小陈子伺候着,自己一转身去了。
小陈子刚刚被提溜到皇帝旁边,胤禛又瞧出问题了,他皱着眉,冷不防地问道:“这一带的火班呢?”
火班就是紫禁城中专职防止失火的队伍,按照现代的观念来理解,差不多约等于消防队。内里有步军、披甲人、苏拉等。
一支火班大约有一百人的名额。每日更换着值守。
小陈子一时间语塞,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汗都快下来了。
幸好胤禛一甩袖子,已经大步往前走了,头也不回地就丢下一句道:“乾清门火班的值守——人找着了,即刻让他滚来养心殿!”
到了养心殿,胤禛坐进暖阁书房,阁内角落的两只冰桶,袅袅地往外面冒着白气儿。
不一会儿,他左手里捧上了热腾腾地茶盏,右手握着御笔,眼睛盯在一堆要处理的折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