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了款项。
由于法国和意大利接受了它们只能拥有日本的主力舰的半数的限额,英国政府
势必要接受华盛顿海军条约,尽管英国的海军将领们感到不安。恰恰在维持英日海
上同盟显然已同休斯的在太平洋地区建立美国统治下的&ldo;道义上&rdo;的和平计划互不
相容的时候,英国这样做,标志着大英帝国的势力退缩了一大步。正如劳合&iddot;乔治
所预言的,英国将沦落到软弱地依靠这种&ldo;特殊关系&rdo;和美国海军来保护它在远东
的利益。这一点已经非常清楚,当时帝国国防委员会告诫说,一旦欧洲再次发生牵
制住本国和地中海的舰队的冲突,皇家海军将抽不出军舰组成第三舰队。这样就派
不出舰队到新加坡去保卫通往澳大利亚的航线,去保卫马来亚生产的重要的橡胶和
锡或者英国在中国的巨额投资。英国除了也许依赖美国提供支援之外,别无他法。
纸上条约
国务卿休斯确信限制和防止加强海军条约已在太平洋建立了均势,因而以该条
约为基础,开始下一轮谈判,以实现他的主要外交目标:遏制日本在中国大陆的扩
张,以确保门户开放政策和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他知道,为了保障英美继续在经
济方面居称霸地位,虚弱的英国已经准备断绝同日本帝国海军的联系。但是,正象
澳大利亚总理威廉&iddot;休斯那年在伦敦帝国会议上已经告诫过的那样,这种经济竞争
有可能导致同日本不和。他所说的&ldo;现代斯芬克斯谜语&rdo;还有待解答。找到答案并
不容易,因为正如他所指出的,日本&ldo;觉得它的地理环境决定着它对中国市场拥有
特权。但是其他国家也要中国市场,因此就提出了门户开放的要求&rdo;。另外一个复
杂的情况是,由于威廉&iddot;休斯的政府针对东方移民推行&ldo;白人澳大利亚&rdo;政策,日
本觉得受到种族侮辱。这些互相抵触的要求使得西太平洋地区爆发冲突更加不可避
免。威廉&iddot;休斯警告说:&ldo;只要海军扩充军备的根源不消除,谈论裁军就是徒然的。&rdo;
这恰恰是国务卿休斯给他自己以及他的后继者们设置的陷阱。华盛顿会议并没
有打算设法迫使日本支持对外扩张的势力就范,而只是想遏制他们。限制海军军备
条约将成为美国今后制订远东政策的基础,要想使条约生效,美国必须把舰只的数
目保持在条约规定的限额内,虽然在条约中规定限额对于使自己在西太平洋保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