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西方美学史马工程pdf > 第224章(第1页)

第224章(第1页)

恩格斯也指出拉萨尔的创作方法是席勒的而不是莎士比亚的,

&ldo;……你不无理由地拿来记在德国戏剧功劳薄上的那种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须同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的那种生动性和丰满性达到圆满的融合。这种融合只有到将来才会实现,大概不会由德国人来实现&rdo;(这就是说,你的《济金根》还谈下上实现了这个理想‐‐引者注)。

接着恩格斯就指出了拉萨尔的病根在不从现实生活出发,以抽象的说教代替了生动的形象思维:

&ldo;……但是还要前进一步,应该让动机通过情节发展本身生动活泼地仿佛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使那些辩论式的论证反而逐渐显得是多余的,尽管我很高兴在这种论证中又看到了你过去在法庭和群众大会上惯施展的那种雄辩才能。&rdo;

这就是过分信赖&ldo;席勒方式&rdo;而忽略了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所以恩格斯又进了一次中肯的忠告:

&ldo;按照我对戏剧的看法,不应该为了观念而忘记了现实主义,为了席勒而忘记了莎士比亚。&rdo;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信里都强调指出的&ldo;莎士比亚化&rdo;和采取&ldo;席勒式&rdo;的分别在实质上是什么问题呢?它就是文艺应从具体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公式概念出发的问题,也就是文艺是否要反映现实,走现实主义道路的基本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坚持文艺要走现实主义道路,他们对《济金根》的批判也主要针对他的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夸夸其谈地宣扬&ldo;伟大的思想深度&rdo;,却&ldo;采取席勒方式&rdo;,把一些个别人物转化为&ldo;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rdo;,因此,&ldo;在性格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出的东西&rdo;(据原文,这句应改译为&ldo;在剧中人物身上看不到什么显出特征的东西&rdo;)。&ldo;显出特征的&rdo;(插rakteristische)这个词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而由歌德加以阐明,接着在文艺理论中得到广泛采用,实际上就是&ldo;典型的&rdo;,&ldo;特征&rdo;总是与&ldo;个性&rdo;联在一起,称为&ldo;个性特征&rdo;。(13)所以马克思指责拉萨尔写的人物&ldo;没有显出特征的东西&rdo;,&ldo;济金根也被描写得太抽象&rdo;,都是说他没有写出典型的人物性格。恩格斯总是把&ldo;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rdo;联在一起来说的,没有典型环境,就不可能有典型人物,因为促使剧中人物采取具体行动的是典型环境。拉萨尔对此根本没有认识,在农民战争是主要矛盾的时代,他却尽力把&ldo;当时运动中所谓官方分子(即当时的贵族代表)写得淋漓尽致&rdo;,&ldo;对非官方的平民和农民都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rdo;。其实如果&ldo;介绍当时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就会提供完全不同的材料使剧本生动起来&rdo;,而且&ldo;会把当时贵族的民族运动&rdo;&ldo;摆在正确的角度来看&rdo;,看出它的本来的反动面目。拉萨尔没有这样做,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他从唯心史观出发,把古往今来的一切革命都看成是按照一个公式概念进行的,怎么能有&ldo;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rdo;呢?

典型人物必具有生动鲜明的个性,而拉萨尔是反对个性化的。在剧本原序中他声明他要&ldo;把转折时代的伟大文化思潮及其激烈斗争作为戏剧的真正对象,因此,在这样一出悲剧中,问题不再是关于个人。他只不过是这种普遍精神的最深刻的对抗性矛盾的化身罢了。&rdo;接着他攻击&ldo;近来在我们艺术中很流行的拙劣的细节描写法&rdo;,并且夸口说,&ldo;在我这样一个主要靠古代文艺及其光辉作品的哺育而获得艺术观的人看来,这种描写法对于本剧是完全不适用的。&rdo;恩格斯在回信里仿佛肯定了他反对现在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不过把&ldo;恶劣的&rdo;三字加了着重号,足见个性化有恶劣的与不恶劣的之分。恩格斯并不是在否定他自已在给哈克奈斯信里所强调的典型与个性的统一,而只是反对自然主义派所爱好的细节泛滥和恶劣的个性化。至于拉萨尔攻击个性化,是和他的公式概念化分不开的,同时他也在为他自己写不出生动鲜明的个性开脱责任。恩格斯还说,&ldo;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rdo;接着他就劝拉萨尔在人物描绘方面&ldo;稍微多注意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rdo;。这几句话特别值得深思。它可能有几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接着就提出来的&ldo;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rdo;。这就是&ldo;反衬法&rdo;。例如把济金根一伙人和闵采尔一伙人对比,就可以烘托出双方的真正的动机和性格。另一层意思也是下文接着就提出的&ldo;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rdo;,这就要回到&ldo;莎士比亚化&rdo;和&ldo;席勒方式&rdo;的区别。那就是要使人物采取行动的&ldo;动机&rdo;&ldo;更多地通过剧情本身的进程生动活泼地,仿佛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rdo;,而不是通过辩论式的论证使&ldo;一些个别人物转化为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rdo;。

以上这五封信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文艺作品进行具体分析的范例。根据这些具体分析,他们对革命的现实主义奠定了一些基本原则。其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例如文艺应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应从公式概念出发,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文艺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文艺要不要思想性或倾向性和对它如何处理,历史剧和历史小说在现代的地位如何以及如何处理等等,在我国文艺界也经常引起探索和争论。为了澄清这类问题,进一步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这类问题的明确教导是绝对必要的。编者希望这个初步尝试能引起较深入的讨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