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的原始主义在当时应该看作进步的,因为他所要求的一切正是新古典主义所缺乏的东西,也正是后来浪漫运动所要求的东西。所以狄德罗在由新古典主义过渡到浪漫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b)现实主义方面
但是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并非单纯地是浪漫主义的,其中主要的还是现实主义的一面。在这方面,他似乎接近新古典主义,而其实也向前迈进了一步。他对艺术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比过去人看得较清楚,也说得较明确。首先他见出美与真同一,因为都是认识真实地反映了事物:
艺术中的美和哲学中的真都根据同一个基础。真是什么?真就是我们的判断与事物的一致。摹仿性艺术的美是什么:这种美就是所描绘的形象与事物的一致。(28)
这几句言简而意赅的话不但说出反映论的基本道理,而且也指出艺术(形象思维)和哲学(抽象思维)的联系和区别。他肯定了艺术和美的现实基础,而对于艺术反映现实基础的性质和方式。他终于能达到艺术既要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规律,又要表现主观理想的辩证的观点。我们说&rdo;终于能达到&rdo;,因为狄德罗的美学思想是经过一个发展过程的。
(c)美在关系说
在他早年写的发表在《百科全书》里的《论美》(1750),他提出&ldo;美在于关系&rdo;(rapports)的看法:
……我把凡是本身就含有某种因素,可以在我们理解中唤醒&ldo;关系&rdo;这个观念的性质,都叫做外在于我的美(beauhorsdeoi);凡是唤醒这个观念的性质,都叫做关系到我的美(beauparrapport?oi)。(29)
在作说明时,他又提出&rdo;绝对美&rdo;和&ldo;相对美&rdo;的概念,&ldo;虽然没有什么绝对美,却有两种关系到我们的美,一种是实在的美,一种是见到的美&rdo;.关系到人的美都是相对的,它都要经过观赏人的判断,而&ldo;判断总是几乎都只涉及相对美而不涉及绝对美&rdo;。&ldo;关系&rdo;以及相对美和绝对美的提法可能受到英国哈奇生的影响。(30)相对美之中&ldo;实在的美&rdo;是&ldo;孤立地单就对象本身&rdo;(即不问它对人的关系)去看时对象所有的美,例如孤立地就一朵花或一条鱼本身去看而说它美时,&ldo;我所指的就只能是我在它们的组成部分之中见出秩序,安排,对称和一些关系&rdo;。从此可知,狄德罗所说的&ldo;实在的美&rdo;是事物固有的一些形式因素,即哈奇生所说的&ldo;绝对美&rdo;,这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他说,&ldo;无论我想到或是不想到卢浮官的前壁,组成这前壁的各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安排仍然具有它们本有的那种形状:无论有人没有人,那形状并不减其美&rdo;。在这里他的思想有些混乱,因为接着他声明所谓&ldo;不减其美&rdo;是对于不是人(假定了没有人)而身心构造却和人一样的&ldo;可能的存在物&rdo;(这是什么,他没有说明)而言,而&ldo;对于旁的存在物(这是什么,他也没有说明),那形状可以既不美,也不丑。或则只是丑&rdo;。狄德罗在这里仿佛见到没有人而仍有美的看法有些困难,但是他所假想的&ldo;可能的存在物&rdo;和&ldo;旁的事物&rdo;(都不是人而却能审美的存在物)却并不能解决这个困难。这种&ldo;实在的美&ldo;既然是&rdo;无论有人没有人,都不减其美&rdo;,何以仍然属于&ldo;关系到我们的美&rdo;?&ldo;实在的美&rdo;和&ldo;见到的美&rdo;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在狄德罗的思想里都不是很清楚的。&ldo;实在的美&rdo;和&ldo;见到的美&rdo;对于狄德罗还是分裂的,对立的,还没有统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没有认清人,自然和社会这些概念之间辩证的联系。在《论美》里他很少从社会发展观点去看美。
这个缺点在他对&ldo;关系&rdo;的极不明确的看法中特别明显。&ldo;关系&rdo;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意义。一个是同一事物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他所提到的比例,对称,秩序,安排之类形式因素。其次是这一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关系,如他所提到的这朵花与其它植物乃至全体自然界的关系。第三还有对象与人(即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狄德罗所说的&ldo;关系到我的美&rdo;,理应在于这第三种关系,即理应与对象的社会性密切相关,但是正是在这一点上他的观念非常模糊。
这许多迹象都说明。《论美》还只代表狄德罗早年对美学问题的摸索,其中有许多富于启发性的揣测,而矛盾和漏洞亦复不少。应该肯定的是&ldo;美在于关系&rdo;的看法,不管它多么含糊,却已隐约见出美在于事物的内在的和对外的联系。他所举的高乃伊的《贺拉斯》悲剧里&ldo;让他死吧!&rdo;一句话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如果孤立地不从关系着眼去看这句活,就无从断定它的美丑。如果告诉读者这是回答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一场战斗的话,关系就比较明确了,这句话就开始对读者有些意思。如果再告诉读者这场战斗关系到相同的荣誉,提问题的人就是答话人的女儿,而那位参加战斗者就是他剩下的唯一的儿子,这位青年要以一个人抵挡三个敌人,他的两个弟兄都已被那三个敌人杀死,那老父亲是一个罗马人,他毅然决然地鼓励他的儿子去抗敌。这样一来,&rdo;让他死吧!&rdo;这一句本来说不上是美是丑的话,就随着情境和关系的逐渐展开,逐渐显得美,终于显得崇高庄严了。狄德罗用这个例子来说明美要靠对象和情境的关系,情境改变,对象的意义就随之改变,而美的有无和多寡深浅也就相应地改变。从这个例子看,狄德罗所说的由对外关系或情境决定的美就是哈奇生所说的&rdo;相对美&rdo;。值得注意的是狄德罗在这里把&ldo;关系&rdo;的概念结合到情境的概念,后来他的美学思想的发展都从此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