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重回俏七零空间年代文白莲花 > 第七十九章 厨艺(第1页)

第七十九章 厨艺(第1页)

在易慧芬旺盛好奇心下,她也不非要回学校了,定定心心留下来看周品正下厨——她倒要看看,周品正是真的有本事,还是利用这个噱头来博眼球。家里也有现成的咸鱼腊肉,这几天因为忙着,周品正忙于出去吃,都是在家随便对付一口。现在买菜是不想了,没有哪个市场这么晚还开门的。都是早上一阵子卖完就关门。还好这两天家里开火,还有一些备菜。周品正心里盘算了一下,蒸了条咸鱼,炒了个莴苣炒鸡蛋,再用腊肉炖了一个白菜。还利用家里的一点火腿烧了一个快手汤。

他动作麻利,不到一个钟头,四菜一汤就搞定端上桌子,正好锅子里饭也闷熟了。本来如果是在别人家里做客,易慧芬出于礼貌早就上去帮忙了。可是她今天故意没动,就想看看周品正是不是真的会烧饭。没想到他居然比自己也差不到哪里去,四菜一汤,用煤炉子这么快就完成了,关键是看上去卖相还不错!

周品正快手快脚地收拾好桌子,摆好碗筷,大功告成!热情地邀请两位女士移步过来用餐,连椅子都不用杨小贝拉,绅士地拉开椅子示意她就坐。虽然条件简陋,以他的水平也烧不出什么大餐,但是对于易慧芬来说,三个人吃饭还是太浪费了。夹了一筷子蒸鱼,不同于这边都是烧成“糍粑鱼”,他别出心裁蒸出来的味道也还不错,原滋原味,很鲜的。

“不好意思,没有做准备,大家凑合着吃一点吧,等下次我烧大餐给你们吃!”觉得实在寒酸,周品正歉意地说。他记得杨小贝跟他聊过吃的,都是“红房子”“绿波廊”这些有名气的地方,肯定见多识广。再说了,现在浦海那边谈朋友,肯定也是要邀请迟迟西餐,逛逛百货市场。现在他什么也做不到,连在家烧一顿饭都没有好菜,实在是感觉对不起人家。

辛辛苦苦走了半天,杨小贝早就饿了。还管他什么大餐,现在给她个白馒头她都能吃俩。再说周品正的手艺着实不错,蔬菜爽口,肉菜鲜香,很是和她的口味。也顾不得=上说话了,她埋头大吃起来。

见杨小贝吃得香甜,就是对周品正最大的安慰了。于是他更加殷勤地夹菜、舀汤。自己也顾不得吃了,伺候得尽心尽力的。一边心里乐呵,一边暗自庆幸;“妈说的果然没错,学好厨艺到时候好找媳妇啊!”还好当时因为这个目标学得一手好菜。现在果然派上用场,还是要听老人言,现在不是就有成效了吗?

经易慧芬的鉴定,周品正手艺娴熟,一看就是经常下厨的。(可不是,自从发现他烧得一手好菜,自己老娘就理所当然地把厨房交给他了。)烧的口味虽然跟本地的不一样,但是也不能昧着良心说不好吃,只是她有点不习惯。但是杨小贝倒是吃得津津有味的,她在浦海呆的时间长了,自然吃得惯。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吃了人家一顿饭,易慧芬也没好意思像之前那样横眉冷对了,赶忙帮着收碗洗碗。周品正怎么能让客人第一次上门就干活呢?他却不知道这边的风俗,女人去别人家做客都是要到灶间帮忙的。两个人争得好悬没打起来,还是杨小贝发话,让周品正别争了,不让她洗这个碗,她心里打不过去。

吃好很好,当然是打道回府了。马上天都要黑了,学校里的开水时间也要到了,要是错过了明天一天喝的水就成了问题。周品正非要送过去,理由是东西太多了她们俩拿不下。可不是!她们从家里带过来的不算,光周品正这边就有两个大包裹,里面的东西要是只给杨小贝一个人用,到明年也用不完。

杨小贝当然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全部都搬到宿舍里去。太扎眼了,宿舍里人多口杂,到时候不知道要传成什么样子。她只是挑选了部分急需的日用品,其他的包括衣服鞋子一概没有拿,说好先放在这边,等下次来拿。这下东西就不多了,往她们带来的包裹里一塞,就搞定了。于是杨小贝谢绝了周品正的相送,不想他到时候一个人回来,天黑了又下雨,路程也不近,何必这么折腾?

说到底他们都不是矫情的人。既然杨小贝执意不让送,周品正就赶紧把自己的那双雨鞋洗好后让杨小贝穿起来,“大是大了点,总比没有穿强,”晚上气温更低了,他还是担心杨小贝着凉。又歉意地跟易慧芬说家里只有一双雨鞋,十分不好意思。

这算多大的事?不过半个钟头的路,而且县城周边的路况好多了,没有什么烂泥路。要的舍得鞋子也可以穿着布鞋走过去。不过易慧芬无所谓,她催促杨小贝赶紧把雨鞋套上,再磨磨唧唧真的要打不上水了。

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周品正,俩人一路无话,赶到学校的时候才发现,宿舍的人就只有她们俩没有到了,谢大姐迎过来帮她们接过行李,担心地说,“怎么现在才到?天都黑了又下雨,我都担心你们是不是走岔路了呢!“她记得易慧芬她们乡也不是最远的,怎么人家更远的都到了半天了,这两个还是没有到。

“不好意思,让大姐替我们操心了!我们下午就都了,因为都淋湿了,就到亲戚家洗澡换衣服,顺便吃好晚饭才过来的。”易慧芬很感激谢大姐的牵挂,特别是发现她已经帮自己把开水都打好了,更是感谢不已。

谢大姐都快四十岁了,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学员之一。她原先是乡下的接生婆,以前叫“产婆”,也是祖传的手艺。现在来参加学习班,也是乡上特地安排的。农村里没有到医院生娃的习惯,现在更没有围产学,产前检查这么一说。大家都是怀上了就等着生,发作了就去请接生婆。现在还没有强制实行计划生育,以前更是生的多,随随便便生了足球队、篮球队的根本不是个事儿,哪有那么多讲究?农忙起来,产妇把娃生在田里也是常有的是。

不过传统的接生婆都是口口相传的本事,要说科学手段那是一点都没有,因此这个时候生孩子就是过鬼门关,危险系数还是蛮大的。现在国家要求所有的接生婆都要参加培训,掌握一定的妇产科知识,保证能在第一时间讲产妇和小孩得到正确的处理。因为谢大姐读过初中,所有作为重点培训的人才被推荐上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