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乱诸功臣都得到升迁。吕颐浩迁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刘光世为御营副使,韩世忠、张浚为御前左右军都统。
想想这位皇帝也够倒霉的。
在扬州被金兵追着屁股跑,在杭州又被手下的将领拉下皇帝宝座,可以说一路上没好日子过。如今金兵退去,乱臣伏诛,他总算得以平静一段时间了。当初他逃到杭州时,并没想把这里当作国都,因此他又选择了一个地方:江宁。
建炎三年(1129)五月,宋高宗来到了江宁,并把江宁改称为建康府。事到如今,皇帝还是念念不忘投降,只要金人大发慈悲,给他一块清静之地,他就知足了。为了让金人满意,他索性面子也不要了,尊严也不要了:我当金国的藩臣,这样总行吧。
宋高宗派使臣洪皓到金国议和,宣布愿意去正朔尊号,就是说不用皇帝称号了。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你越软弱,只是越让敌人瞧不起而已。一向轻视宋人的宗翰又一次把宋使扣押了,在他看来,一只狼是绝不会与一只羔羊谈判的。在金人眼中,南宋广袤的土地,乃是上苍赐给金国的礼物罢了。
既然和谈不成,宋高宗也不得不做好应付敌人再度入侵的准备。这个时候,勤王有功的张浚乘机上书皇帝,提出自己的战略主张。张浚认为,中兴要计,当自关、陕为始。关、陕尽失,东南亦不可保。张浚自告奋勇地说:&ldo;臣愿为陛下前驱,肃清关、陕。&rdo;事到如今,宋高宗也只能同意了,遂任命张浚为川、陕、京、湖宣抚处置使。张浚动身前往川、陕,走的时候他带走了一个人:八字军的领袖王彦。
朝廷既有像张浚这样勇于任事的人,也有浑水摸鱼的人。就在张浚从后方奔向前方时,东京留守杜充却借口粮草不足,擅自离开东京开封,返回建康。令人惊讶的是,宋高宗不仅未加责罚,还让他充当江淮宣抚使,领兵十万守建康。
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宋高宗尽管派张浚经营关、陕,又在建康陈兵十万,摆出一副守土捍疆的姿态,实则骨子里的投降主张从来没改。他甚至给金国统帅宗翰写了一封哀求乞怜的信,几乎连一丁点儿的尊严也没有,我们且来看看片断:&ldo;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故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快哉!&rdo;
这封信的唯一作用,是让金人无所顾忌地对南宋发动史无前例的大进攻。
金国此番南征,以四太子兀术为统帅,动员了辖下蕃汉之师,南侵兵力之多,为历年来之最。南宋帝国的防御线,再次轻而易举地被全面突破。
建炎三年(1129)九月,金兵攻陷南京应天府。十月,兀术兵分两路,一路出击江西,一路出击浙江。自战争爆发后,宋高宗自然没有勇气待在建康,他一下子又逃到杭州去了,还把杭州改为临安府。岂料兀术获悉高宗去向,便分兵前来,想要生擒大宋皇帝。高宗在临安刚待了七天,发现大事不妙,赶紧撒腿便跑,窜至越州(绍兴)。
在宋高宗一路狂奔之际,金兵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宋高宗寄希望于建康留守杜充,他手握十万大军,应该可以抵挡一阵吧。孰料建康根本就没有像样的保卫战,在兀术的利诱下,杜充投降了。其实说来也不奇怪,有投降派的皇帝,就有投降派的臣子。建康失守,兀术的金兵长驱南下,高宗皇帝又慌了。
正如高宗皇帝自己说的:&ldo;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rdo;天地茫茫,他能往何处去呢?这是担任尚书左仆射的吕颐浩建议说:&ldo;万不得已,莫如航海。敌善乘马,不惯乘舟,等他退去,再还两浙。敌出我入,敌入我出,这也是兵家奇计呢。&rdo;好一个兵家奇计!在解放战争期间,红军也有&ldo;敌进我退,敌退我进&rdo;之战术,那是积极主动的防御与进攻。而对于一千年前的宋高宗而言,纯属逃跑主义。高宗一听,仿佛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便逃往明州(浙江宁波)。
金兀术攻陷临安(杭州),发现宋高宗已经逃往明州了,便命部将率四千精骑一路急追,马不停蹄杀向明州。宋高宗别的本事没有,逃跑的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他在明州失陷前,乘船逃到舟山群岛上的定海县。金兵没能逮住大宋皇帝,把怒气发泄到明州的平民百姓身上,以屠城的方式大开杀戒。
宋高宗不是要玩&ldo;敌出我入,敌入我出&rdo;吗,金国统帅兀术就陪着他玩。金兵虽不善乘舟,但为了进攻浙江,也组织了一支舟师,兀术派舟师入海追击宋高宗。可怜的宋高宗还未来得及喘上一口气,又开始新的逃亡之路,从定海逃到了温州。金兵在海上追了三百里,算宋高宗命大,没有落入敌人之手。
自从金兵大举南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蹂躏江、浙、皖、赣,战果可谓辉煌矣。说实话,南宋军队的表现十分糟糕。宋军在局部战场上有过小胜利,比如岳飞在广德与金兵交锋六战六胜,但在大会战中,金兵是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在狂飙突进东南后,兀术遇到一个难解的问题,南宋帝国面积太广袤了!不管金兵攻下多少城池,大宋皇帝都还有后路可以撤退。
要知道女真虽是骁勇善战之民族,但人口数量毕竟很少,在吞并辽国后,又吞掉半个宋国。可以说,金人已经创造了历史,创造了奇迹,但是还吞不下整个南宋帝国。兀术没能活捉宋高宗,没能灭掉南宋,经历千里奔袭后,金兵的进攻力几近极限,已是强弩之末矣。在这种情况下,兀术决定引兵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