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应天府,南宋小朝廷大为震动。黄潜善、汪伯彦这两个跳梁小丑又迫不急待跳出来,密请宋高宗赶紧移驾东南。宋高宗本来就是贪生怕死之辈,闻之胆寒,决定南逃。这一决定,令主战派人士大为恼怒,东京留守宗泽连连上表,力请皇帝返回开封,以固民心士气,领导抗金战争。
开封曾两度被金兵围攻,为什么宗泽力劝皇帝返回呢?
因为此时开封的防御力量,比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强大。
此时距金兵烧毁开封城不过才短短几个月,宗泽是如何让一座废墟在很短的时间内变为固若金汤的堡垒呢?
我们且来了解了一下宗泽这个人。
宗泽是宋金战争爆发以来最出色的一位大宋将领,他与李纲一样,是坚定的抗战派。在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南侵后,他曾率军在河北孤军奋战,被宋钦宗任命为兵马副帅(兵马大元帅是康王赵构),此时的他已是六十七岁高龄。宋钦宗割河东、河北后,两河军民纷起抗金,宗泽在1127年(靖康二年)初,在大名与开德一带奋勇抗击金兵,取得连胜十三次的非凡战绩。
宋高宗即位后,李纲推荐宗泽担任开封府尹,后又任东京留守。宗泽便从河北率军返回开封,负责保卫故都。此时的开封城残破不堪,守备军队数量也严重不足,而且多数是各地来的&ldo;勤王&rdo;部队,战斗力低下。但这并没有难倒老将军,宗泽首先联络各地义军,以自己的真诚及影响力将这些杂牌师团结起来,许多义军首领,如王善、丁进、王再兴、李贵、杨进等,都投其麾下。一时间,义军、民兵的数量达到一百多万人,声势大振。
为了守卫开封,宗泽惮精竭力筹划各种防御工事。为加强军队的机动能力,他打造一千二百辆战车,每辆战车可载五十五人;他又考察开封城四周地形,在城外设立二十四壁垒,驻兵数万;又在黄河沿岸设置许多营垒,开通五丈河以便利交通。为扩大防御区,他下令京郊近河七十二里范围内的十六个县分守御敌,每个县都开挖濠沟,置各种障碍物,以防金兵南下。
一座被烧毁的城市,竟然奇迹般地成为铜墙铁壁的堡垒。
宗泽满心以为,只要宋高宗能回到开封,振臂一呼,天下莫不响应,把这一百多万的义勇军团结为一个整体,何愁不能光复失地,迎回徽宗、钦宗二帝呢?可是他实在高估了宋高宗,这位乱世皇帝早被金人吓破了胆,不要说反攻,若是金人不主动来犯,他就谢天谢地了。
令老将宗泽更加失望的是,宋高宗不仅不回开封,最终仍听了黄潜善、汪伯彦两人的话,把都城从应天府迁到扬州。这时李纲已经罢相,没有人可以阻止高宗南逃了。高宗一路逃到扬州,这里距离金兵甚远,皇帝总算喘了一大口气。
看来金兵一时半刻是打不到扬州的,宋高宗有充分的时间来谈和。这位开创南宋的皇帝没想着如何筹划反攻,而是只想讨好金人,他派遣特使王伦前往金营,幻想休战议和,能偏安一隅他就心满意足了。
但偏偏事与愿违,金人并不想谈判!
起初金国扶植张邦昌伪政权,本想借此控制南朝。岂料所选非人,宋高宗赵构登基后,又贬斥张邦昌,令金人的计划破产。在对待南宋小朝廷的立场上,金国两大巨头宗望与宗翰的态度是不同的。宗望想释放徽、钦二帝,与南宋修好,而宗翰则坚决反对。也算是宋高宗倒霉,在这个时候,宗望偏偏去世,宗翰则大权独揽。
当宋高宗特使王伦抵达云中见宗翰时,宗翰不仅不谈判,反倒把他给押留了。在金国高层,宗翰是著名的鹰派人物,对宋朝特别藐视。金兵一进攻,南宋皇帝便望风而逃,这无疑更令宗翰轻视了。一国之君没用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谈判的资格呢?
宗翰决意要把战争进行到底,他兵分三路:自己率兵由河阳渡河,攻河南;右副元帅宗辅与其弟兀术自沧州渡河,攻山东;陕西诸路都统娄室自同州渡河,攻陕西。金兵来势汹汹,大有一举消灭南宋小朝廷之气势。
南宋能否顶得住金兵此雷霆般的一击呢?
三二 苦撑危局:力挽狂澜的宗泽
宋高宗别出心裁地把年号命名为&ldo;建炎&rdo;,乃取&ldo;火克金&rdo;之意,岂料建炎元年(1127)尚未过完,他非但没能克住&ldo;金&rdo;国,反倒又丧失大片国土。
金兵铁骑威震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很快,南宋军队几乎全线溃败。
金将娄室连陷同州、华州,宋沿河安抚使郑骧兵败自杀。金兵攻破潼关,河东经制使王燮放弃陕州,逃奔入蜀。另一名金国大将银术可攻陷邓州后,分兵陆续攻陷襄阳、均、房、唐、陈、蔡、汝、郑州及颍川府等地。此时唯一能抵抗金兵、保卫河南的,只有东京留守宗泽。
由于开封乃是大宋故都,在军事政治上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若再次攻破开封,势必能瓦解南宋军民的士气。故而金兵统帅宗翰在占领汜水关后,向开封进逼。与此同时,兀术(宗弼)也率另一支金兵,从东面向开封进逼,试图配合宗翰的主力部队,一举夺取开封城。
可是这回,金人遇到了强有力的对手。
当金兵前锋离开封越来越近时,宗泽仍然不慌不乱。当时宗泽正与客下围棋,忽接到金兵来犯的情报,属僚皆惊,独宗泽神色自若,不动声色地说:&ldo;我早有备矣。&rdo;原来老将军早有部署,他派部将刘衍、刘达各率一支军队牵制敌势,又精选数千骑兵作为机动部队,绕道敌后,截敌归路。金兵前锋部队在几路宋军的夹击下,大败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