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读后感800字 > 第68章(第1页)

第68章(第1页)

接着,斯当东呈上那份被退还给特使的关于礼节的照会。他要求有个书面答复,以供正使研究。和珅&ot;装出毫不知情的样子&ot;,但他的反对意见却&ot;早已准备好了。&ot;双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ot;阁老请公使把他的意见转告给特使,会见就这样结束了。&ot;

他没有提及书面答复之事,谈判大门是否还敞开看呢?

无知的文件

禁止旁听吗?根本不是。&ot;在整个会见过程中,大厅内挤满了官邸的服务人员,他们可以随意听谈话内容,似乎与远方来的外国人打交道时对中国人没有什么可保密的。&ot;在与外国人的关系上政权并不保守秘密:这不是一次谈判而是让人看看一个不变的程序。由于在场的人太多,阁老就必须在他们面前保持一种使人敬而远之的威严态度。他不断地表现出天朝对英国给予恩赐优待,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人觉出英国人的傲慢态度。

双方都谈了自己的理由。礼仪危机产生了。皇室档案说明乾隆对这个使团的看法越来越坏。他对特使避而不见而只派他的副手出席十分恼火。派副手有什么用?送&ot;一纸无知的文件?&ot;是指国王的信?还是那份关于礼节的照会?可能是两者兼指,而且兼指它们的内容和形式。

在使节团抵达热河时,皇帝在9月8日的圣旨里已经确定了一项作为最大限度让步的礼仪安排:他同意简单地只下跪一次,而不必行三跪九叩之礼:&ot;领臣等即将该正副贡使由西踏跺带至御前,跪候皇上亲赏该国王如意。宣旨存问毕,臣等仍由西踏跺带至地平前中间槛内,向上行三跪九叩首,礼毕即令其入西边二排之末,各行一叩首礼,归坐赐茶。&ot;

现在英国人对这些礼节要提出异议!中国人还有另一个发怒的原因。&ot;夷性贪得便宜,待之愈厚,则其心益骄。&ot;

斯当东建议的对等原则能被乾隆理解吗?他是宇宙秩序里至高无上的人物,并是这秩序的保证者。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与他相比。从精神病理学的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不相容性。一个精神病患者对世界的感知无法还原成其他人的感知;要感知同一世界,必须属于同一世界,也就是说要具备同样的心理结构。英国人和中国人间约状况并非如此:两者在对方眼里都是精神病患者。提出体现互相平等的仪式纯属荒诞可笑;一纸无知的文件。

乔治三世的建议也是无知的文件,荒唐透顶。让中国得益于英国的进步--好像中国不能自给一样!要求在广州的英国公民不要受到委屈--好像皇帝委屈过他们一样!想在北京派驻一位常驻代表--好像蛮夷送完贡品后不该离开天朝帝国!自称是乾隆的兄弟和朋友--这位唯一的天子难道会有兄弟和朋友吗?寥寥数语中竟有如此多无法原谅的失礼之处!

9月9日乾隆愤怒地说:&ot;朕意深为不惬。&ot;

第二天他的怒气就烟消云散了。但在像奥古斯都一样息怒之前,他曾打算中止一切有关英国使团的活动,不接见马戛尔尼,把他打发回直隶--他的登陆地点。

马戛尔尼认为的聪敏的妥协方案并没有被接受,并比第一天更严肃地向他提出了要求:见皇帝时他必须叩头,不折不扣的叩头。他遇到了麻烦。他得设法免得被处死。

他接下来思考了两天,中国人把他孤立起来,并不断向他施加压力,想以此使他屈服。

就干!

马戛尔尼确实下了决心。他甚至没有觉察到有危险。当钦差、王大人与乔大人再一次劝说他放弃自己发明的那套礼节时,特使仍坚持对属国君主与独立国家的国君应当区别对待。他仍确信皇帝不知道他的建议,只要这些建议呈递上去,皇帝必定会接受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同时向对方致意这方式。

马戛尔尼是否像他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自信呢?如果是的话,他是否把中国人的恼火当作虚弱的表现呢?他又一次指出了中国人的自相矛盾的说法:一会儿中国官员恳求马戛尔尼叩头礼,说这只是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一会儿却说要中国官员在英王像前趴下叩头事关重大。

他没有想到中国人的逻辑同他的看法相反,但是无懈可击的。他们认为按多少世纪以来的日常习惯在皇帝面前叩头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从未见过一个中国人在别的君主前叩头。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天子。

对方甚至提醒他注意自身安全,他傲慢地回答说&ot;他对国王的忠诚要比考虑个人的安全来得重要。&ot;他习惯这样说,就干!英国的荣誉面临威胁,担子落在他的肩上。他没有忘记自己向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典礼官提的抗议,也没忘记对海军司令德斯坦的高傲回答,也未忘记接受决斗时视死如归的决心。

然而,斯当东却感到这威胁越来越大。气氛变得敌对起来:&ot;特使同阁老交涉的消息迅速传开。许多人看到使节团中就这么些少数处于孤立无援的外国人,无法想像他们怎么敢对皇帝提出条件,甚至拒绝服从圣旨。&ot;有些人推测马戛尔尼会遭受葡萄牙首任特使贝勒的命运,他是因为&ot;不遵守中国习惯&ot;在16世纪20年代死在狱中的。对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帝国来说,两个半世纪又算得了什么呢?

斯当东骄傲地指出,中国人对英国人的固执感到吃惊。他没有觉得中国人对他们的不顺从感到气愤,对他们的头脑不清醒感到奇怪。开始谣传说皇帝将不接见特使了。如果说皇帝的怒气不被和珅与王大人平息下去的话,这种情况很可能真会产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