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将军刘宗敏,字捷轩,陕西蓝田人,比李自成小一岁。
他并不是一个特别贪财的人。但这样疯狂的拷打官绅,催逼金银,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是在忠诚执行大顺朝的既定政策。
明末的农民军经常被称作“流贼”,因为他们初起时,攻城不取,得地不居,所过之处,杀人放火,抢掠一空,就像汹涌的流水,从不停留在一个地方,又像一群饥饿的蝗虫,吃光了一块地方,飞走,又去蚕食下一片土地。
这样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有战斗力,所以才屡起屡仆。有时看着来势汹汹,人多势众,没几下就被打得七零八落,或举起白旗投降,或逃入深山躲藏。
崇祯十三年(1640年),河南大旱,李自成的事业开始出现转机。
当他又一次从深山里走出来时,身边只有一支几千人的小队伍。但在河南,他遇到了一个人,从此开始鲶鱼大翻身。这个人名叫李岩。
李岩,字林泉,河南省杞县人,风度翩翩,文武双全,是一个官宦人家的贵公子。闯王李自成不禁喜笑颜开,手舞足蹈: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是那圆圆的明月,还是潺潺的山泉
其实,把李岩送到李自成身边的,是杞县的官吏和为富不仁的乡绅。在大荒之年,李岩行侠仗义,乐善好施,私散家财,救济饥民,却遭到这些官绅的嫉恨,诬陷他刁买人心,意图谋反,被关进大狱,受尽酷刑。是成百上千的饥民,在爱慕李公子的女侠红娘子的率领下,砸开监狱,救出了李公子。
投奔闯王李自成后,李岩告诉李自成一句关键的话:“取天下以人心为本,请勿杀人,以收取天下人心”,随后推荐了两个读书人:牛金星,宋献策。
知识分子和农民军的结合,使李自成,刘宗敏这些草莽英雄开始有了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雄心。他们不再甘心做流贼,而要创建堂堂正正的仁义之师。从此,在闯王的旗帜上,树立起四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均田免粮。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大顺军杰出的宣传鼓动家李岩编写的这几句朗朗上口的歌谣,具有蛊惑人心的神奇魔力,很快传遍大河南北。
伴着这通俗的歌谣,李自成的队伍迅速壮大,势不可挡,攻洛阳,打开封,取襄阳,占西安直至进军北京,李自成的麾下,已经有了浩浩荡荡的百万大军(骑兵六十万,步兵四十万)。他们所到之处,老百姓杀牛宰羊,箪食壶浆,远接近迎。
李自成的将军们。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李自成控制了河南和湖广北部(即湖北),开始在襄阳“顺从天意”,正式称王“新顺王”。这时的李自成拥兵百万,战将千员,其中最著名的是“五营二十二将”。
五营就是大顺军的五大野战军,分为左营,右营,前营,后营和中营。
当然人数最多,力量最强的是中营,直接由勇猛善战的权将军刘宗敏统领,副帅是文武双全的制将军李岩,下辖六员虎将:果毅将军谷英,任继荣,吴汝义,威武将军李双喜,辛思宗,李友。
其他四营:前营大帅袁宗第(制将军),后营大帅李过(制将军),左营大帅刘芳亮(制将军),右营大帅刘希尧(制将军),每营还配备两员能打硬仗的上将。李自成的妻弟,大将高一功,则掌握着李自成的亲兵卫队。
另外,大顺军中还有一位战功卓著的权将军田见秀,为人宽厚,深得人心,经常留守大本营。
以上二十二员大将,抛头颅,洒热血,跟随李自成浴血奋战,都建立下赫赫功勋,最受李自成器重。如果不是李自成很快败亡,这二十二人就是大顺朝的开国功臣,名标凌烟阁,万古流芳。
至于后世人们熟知的郝摇旗,苗人凤等将领(《雪山飞狐》的主角之一),这时还都是大顺军中的二流角色(中下级军官),地位无法同“五营二十二将”相比。
李自成兵精粮足,踌躇满志,大顺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